世界不思議

日本老人抱著3500萬入土,也不願消費,為什麼?

現在很多國人,喜歡學習日本的“極簡主義”,或者“斷舍離”等。可是在日本國內卻反思這種生活方式,這種低慾望的生活方式正在損害著日本經濟的未來。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一書當中提到一項數據,日本老人臨終前資產平均高達35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200萬元,很多老人甚至攜帶著巨款離世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特殊的現象呢?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當中提出,不排除老人用“巨款”當作誘餌,迫使子女們照顧自己,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老人在特殊年代形成的儲蓄習慣。日本老人對未來沒有信心,擔心自己的晚年生活沒有保障,尤其擔心患上重大疾病的時候無法獲得照顧,因此臨終前也要攜帶著巨款。

大前研一


01低慾望社會由來日本在二戰戰敗之後,受到了聯合國的嚴厲制裁,經濟非常糟糕。日本國土面積小,自身資源本來就十分匱乏,為了養活眾多的國民,讓近1億日本人吃上飯,於是走上了對外貿易的道路,從國外進口原材料,然後進行加工出口,從中獲利。所以日本戰後一直宣傳“ 不勞動不能獲得食物 ”,讓所有勞動者不斷汗流浹背地工作。在這種精神鼓勵下,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戰後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於是日本政府就鼓勵國民積極儲蓄。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日本橫濱陶瓷工坊日本國民紛紛將自己的15%-20%的收入存入銀行,這幾乎是戰後一代人生活習慣,家長也會教育孩子要將自己的零花錢存起來。在這樣的教育熏陶下,日本現在有1700萬億日元的存款,折合人民幣112億元,儲蓄幾乎成為二戰後一代老人,形成的集體記憶。就是這麼一代人,操勞了大半輩子,咬緊牙關過日子,到了花甲之年,本該好好享受生活,然而集體記憶所產生的生活慣性,讓他們即使到了晚年,也不知道該如何享受。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日本橫濱木工作坊為什麼不願意將3500萬日元的存款留給後世的子孫呢?我們中國人的習慣都是將自己的資產,在臨終後全部留給自己的兒女,其實日本早年也是這個習慣。可是近些年,這些老人卻非常猶豫,因為這些子女成為“啃老族”,他們自身難保,更談不上孝敬父母了,這也導致老人們猶豫不決。同時老人手裡拿著3500萬日元,可以成為吸引子女照顧自己的一個手段。和中國一樣,日本老人也不願進養老院,雖然日本擁有最好的養老院,但是他們還是更加願意住在自己家中。

日本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從事醫生或者護士工作,這樣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和中國父母一樣,日本父母也希望孩子能成為公務員,不用擔心經濟不景氣而失業,退休後除了能夠拿到穩定的年金,也有充裕的時間照顧父母。大前研一認為,日本的父母看上去是為了子女考慮,其實都懷有私心。可是現在日本的經濟和戰後已經大不相同,戰後的經濟發展非常穩定,只要達到一定年齡就會被提升到課長、部長,收入也會隨之上漲。可是如今,日本已經成為最大的負債國,過去那些優秀的企業比如東芝、夏普等,都逐漸日薄西山。即使你再優秀,企業再大,也不能保證一定能過上穩定的生活。大前研一認為日本極有可能重蹈希臘的老路,一半以上的公務員可能會面臨“重組”的風險。

全球債務佔GDP最高的五個國家


02如何刺激低慾望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保羅·克魯格曼說過,搞不懂日本的經濟,為什麼怎麼刺激都不行。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如果利率低,大家就會多花錢,多貸款,進行投資以促進消費。現在的日本存貸款利率幾乎為零,擁有112億元儲蓄的日本老人,硬是將這些資金留在銀行裡。現在在日本35年的按揭利率不到1%,50年的更低,即使如此,年輕人依然不會去購買房子。人們過著最低限度的生活,平價商店優衣庫整日爆滿,而LV,香奈兒等高端消費品卻無人問津,要知道在20年前,中學生也會買這些高端品牌,滑雪、高爾夫、海外旅行等蔚然成風。可是自從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之後,日本就進入了“失落的二十年”。

現在日本年輕人不但不會光顧大牌,而且你會發現在東京街頭,人均就餐寬度不會超過1米,大家都是隨便吃一口。吃穿無慾無求,買房、買車更不用談了,日本自有住房率正在逐年走低。對物質沒有慾望,對於升職加薪也沒有慾望,日本新入職的員工,對於升職加薪的意願不到10%,人們認為組建家庭也沒有什麼意思,更不用提生育孩子了。

日本街頭採訪,表示不願意結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日本是貧富差距最小的發達國家,我們通常用“基尼係數”來衡量貧富差距,在2017年,日本基尼係數是0.37,美國的是0.45,中國是0.47,日本的貧富差距非常小。日本和中國一樣採用的累進制稅,收入越高,收稅比例也就越高,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針對高收入者稅率比例更高。因此即使你是高收入者,稅後收入差距也不會太大,這就導致人們獲得高收入的意願不強。日本個人所得稅是以家庭為單位申報的,如果妻子的收入超過一定的水平,也會導致稅收比例的加大,這對雙職工的家庭非常不利,所以日本已婚女性一般不願意去工作。

其實日本的社會福利非常好,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大前研一舉了一個例子,在日本叫救護車是免費的,哪怕你落枕了,被蜜蜂叮了,也可以呼叫救護車。這在其他國家是難以想像的,中國救護車費用一般在50-100元不等,呼叫一輛救護車平均花費近百元,大部分患者絕對不會隨意撥打救護車。如果對救護車進行有償使用,肯定會有人出來批評對低收入者的不公平。不僅在救護方面,日本一些地方小醫院都會配備CT、MRI磁共振成像等高端醫療設備。這些無形當中加大了社會成本,因為那些偏遠地區,設備使用率是非常低的。這些日本老人不但能享受到廣泛救助,而且能夠獲得價格極低的救助。

日本老年人會享受到幾近免費的醫療服務。日本普及公費醫療,只需要在窗口付費10%,或者20%,就能夠獲得救治。在日本要求老人“盡享天年”,即使老人到了天年,也要帶著呼吸機,或者胃造瘻等來延續壽命,即使老人已經失去了意識,也會想盡辦法延長他們的壽命。不管這些患者家屬願不願意,醫生都會想盡辦法延續老人的壽命。其實日本老人的這種不安全感,並不是救護原因所導致的,而​​是源於老人生於經濟匱乏的戰後年代,思維習慣上缺乏安全感。而且媒體大肆宣傳“孤獨死”,無人照料,無人送終等新聞,加劇了老人不敢花錢。

老人不願意花錢,還與這些老人從小就過慣了苦日子,不會享受生活有關。如果老人有音樂、美術、攝影等業餘愛好,可以針對老年人去開設一些課程,讓他們外出消費,把他們把手裡的3500萬日元重新投入市場,增加市場流動性。03中國的借鑑意義在日本每年死亡人數要比新生兒多出40餘萬人,人口正在走向負增長,而且日本也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人均壽命在84歲,導致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超過28%。我們國家也不容樂觀,到2051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頂峰,超過4.37億人,是新生兒人口的2倍。雖然中國的青年人還沒有日本青年人那樣“低慾望”,但是如果像日本那樣上升通道被堵死,大量財富集中在老年人手中,也有可能會出現低慾望這種情況。前兩年我們提及的“ 消費降級 ”其實也反映了這類現象,年輕人負擔加重,導致他們消費意願不強。

日本每戶家庭儲蓄、負債當前值


資料來源:《家庭調查報告(儲蓄、負債篇)》日本銀行《金融週期統計》2016年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家庭,負債是儲蓄的2倍,30-39歲的家庭,負債是儲蓄的1.5倍,如此高的負債,也迫使日本年輕人不得不“低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提倡不追求浮誇,過著簡單的生活,雖然有利於個人幸福感的提升,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並沒有太大的好處。未來我們也會遭遇和日本一樣的困境,日本的經歷值得我們去借鑑。資料來源: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作者介紹: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麻省理工學院核能工程博士,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曾擔任日立製作所核能工程師,麥肯錫日本公司董事長,是當今世界頂尖商業及企業戰略領域學者。專長於跨國企業的市場策略、海外投資戰略和國家重大投資開發計畫評估領域,曾被《經濟學人》評為世界五大管理學大師,被譽為“日本戰略之父”。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