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春秋五霸名單「灌水」?勾踐最可疑 中原會盟恐是假


從周平王東遷到戰國時代開啟的近三百年間,諸侯國激烈爭霸,後世用「春秋五霸」概括強國格局,但《孟子》、《荀子》、《史記》版本各不相同,顯示五霸的名單並不穩固,甚至有人其實不夠資格。若以《史記》最常見的五霸組合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為準,會發現其中確實有人疑點重重。

前三位霸主地位無可爭議
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提出「尊王攘夷」,九合諸侯,葵丘之盟受周王賜胙並免跪拜,是春秋唯一得到此殊榮的國君。晉文公以城濮之戰擊敗楚國,踐土會盟時更由周襄王親策為「侯伯」,其霸主地位既有軍功,也具有正統性。楚莊王在邲之戰大破晉軍,威震諸侯,甚至讓鄭國肉袒牽羊迎接,《史記》與《左傳》都記其勢力足以撼動中原秩序。以上三人皆在生前被諸侯承認,並受到周王室不同程度的認可,是春秋真正意義上的霸主。

吳王實力強但「霸主認證」不足
問題從第四位開始產生,吳王闔閭於公元前五○六年一舉攻破楚都郢都,聲震列國,重用孫武、伍子胥,使吳國達到史上最強。但其霸業存在天然缺口,他從未成功主持中原諸侯會盟,也未獲周王室正式承認。更關鍵的是,闔閭霸權來得快、去得也快,他死於與越國的戰事,吳國隨即轉衰,最終被越國反殺。若以霸主的核心條件「持續影響力」衡量,闔閭仍屬邊緣角色,然而與勾踐相比,他的資格仍較扎實。

勾踐是最可疑的霸主
勾踐因「臥薪嘗膽」而家喻戶曉,《史記》稱他滅吳後北上徐州會盟,並獲周王賜胙命為「伯」。乍看似具備霸主認證,但細查史料,疑點相當多。首先,徐州距越地甚遠,越軍跨區北上並不合理。其次,《史記》未明言齊、晉是否真的出席,可信度不高。最重要的是,更早的《左傳》完全未記錄此重大事件,使得「越主中原會盟」極可能是後世附會。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勾踐的霸權也極短命,越國在他死後迅速衰落,最終被楚國滅亡,與桓、文、莊等長期維持秩序的霸主無法相比。墨子在《非攻》中甚至僅將越列為「四大好戰國」之一,而非中原公認的領袖。若依軍事、外交、會盟能力、王室認可等標準,勾踐明顯不符合霸主定位,他能進入五霸名單,很可能出於兩種原因,一是漢代史家因大一統視角重新評價南方勢力,二與中國文化中偏好「五」這一象徵數字有關,人為湊齊五位而推入勾踐。

若真要補位,秦穆公的實力與影響更勝勾踐,他拓地千里,受周王賜金鼓祝賀,是實打實的西方霸主,只因未深度介入中原政治而被後世低估。總結來看,春秋五霸的名單更像後人建構而成,其中最可能的「湊數者」正是越王勾踐,他的成功是勵志,但不等於真正的霸主地位。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