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太陽下山,夜晚來臨以後,環境的溫度就降下來了,但是白天持續被太陽曝曬的地面,卻還是有一些熱熱的溫度,這是我們再常見不過的現象。不過科學家就在思考,這樣的溫度差可不可以加以利用? 現在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古老的引擎裝置,試著從溫暖的地面與寒冷的夜空之間產生的自然溫差,轉化為機械動力並用於發電。
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工程師們以史特林引擎(Stirling Engine)為基礎進行更靈敏的改裝。該研究的合著者,工程教授蒙迪(Jeremy Munday)表示,許多發動機,包括內燃機,都需要較大的溫差才能產生動力。然而,史特林引擎只需較小的溫差,就能出現反應,甚至一杯熱咖啡與周圍空氣之間的溫差,都能令它運轉。
史特林引擎是1819年由倫敦牧師史特林(Robert Stirling)提出,並申請專利的簡單機械,多數的版本會需要一個飛輪,以及一個可讓空氣膨脹的加熱室,當加熱造成空氣膨脹後,連桿帶動飛輪轉動,由於飛輪的慣性會繼續推進,此時空間稍微冷卻也會再帶回連桿,所以連桿就回到原來地方,如此往覆旋轉。
由於史特林引擎構造簡單易製,所以許多的中小學的科學課程也會指導並製作,很容易讓孩子與青少年產生科學興趣。
蒙迪教授說:「通常情況下,史特林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將一側與熱源接觸,而將另一側連接到較冷的環境。所以如果你只是把它放在桌子上,它本身不會產生任何電力,因為它的各個面溫度都一樣,因此我們會幫它準備一個熱源,比如一杯熱咖啡。」
蒙迪和研究生德佩想(Tristan J. Deppe)知道,他們是否可以將較熱的一側接地面,而冷的一側連接到到冷空氣環境。
德佩和蒙迪的想法是,取一台簡單的史特林發動機(本質上是一個活塞驅動飛輪),將其安裝在一個可以接受輻射熱量的面板上,然後將整個裝置放在室外的地面上,於夜間進行測試。地面充當熱端,另外設計一個天線,接收來自環境的冷空氣。
為期一年的夜間實驗表明,這種小型裝置確實能夠產生每平方公尺至少400毫瓦(milliwatts ,1/1000瓦)的機械功率。研究人員使用該裝置進行了實驗,直接驅動風扇,並將其與小型電動馬達連接以產生電流。
實驗表明,利用夜空發電是可行的。蒙迪表示,在濕度低、夜空晴朗的地區的發電潛力最大。這項小裝置可用於溫室或住宅建築的通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