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 靠3招震懾群臣、穩坐龍椅


明朝第13位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在位48年卻創下「28年不上朝」的驚人紀錄。許多人將此視為他昏庸怠政的象徵,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萬曆皇帝不僅未被朝臣架空,反而憑藉三大關鍵手段,成功穩固皇權。

萬曆與群臣決裂的導火線來自於「立儲之爭」。萬曆帝深愛鄭貴妃,欲立她所生的三皇子為太子,卻遭群臣一致反對,堅持按照「立嫡立長」的傳統擁立長子朱常洛。萬曆最終無奈妥協,怒言「朕不上朝了」,自此長期退隱後宮,幾乎不再親臨朝會。然而,他並未真正放棄政務,更不曾失去對朝政的控制。

第一招:制度設計保障皇權核心穩固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將相權與君權合而為一,日後朱棣設立內閣分攤政務,至明宣宗時期,宦官掌管的司禮監更獲得「批紅權」,得以代皇帝在奏章上批示意見,與內閣互為制衡。此外,明朝設有東廠、西廠與錦衣衛,負責監視百官動向,而兵權也始終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此制度設計,即便皇帝長期不現身,也無人能輕易動搖其地位。

第二招:不上朝不等於不理政
萬曆雖不親臨朝會,卻依舊透過奏摺批示、委派心腹,掌握朝政大權。以歷史上「萬曆三大征」為例,包括朝鮮之役、播州之亂與寧夏叛亂,皆由萬曆親自拍板調度軍事。據統計,他後期朝中官員缺額高達三成,留下的官員工作量暴增,忙於日常政務,無暇經營派系,反而讓皇權更為穩固。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第三招:張居正遭清算成前車之鑑
張居正曾任萬曆幼年時的首輔,主導改革、權傾朝野。萬曆親政後,對其專權心生不滿,待其病逝即展開政治清算,連同親信太監馮保也一同貶黜。此舉震懾朝堂,後繼首輔如申時行、沈一貫等人皆行事謹慎,生怕重蹈張居正覆轍,甚至有官員為討好皇帝,主張廢除張的新政。朝廷氣氛高度戒備,無人敢越雷池一步。

此外,考古研究也為萬曆皇帝不上朝提供了另一層解釋。1958年發掘明定陵時,考古學者發現萬曆右腿明顯短於左腿,顯示他可能長期患有腿疾,導致行動不便,進而影響上朝意願。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綜觀而言,萬曆皇帝的「神隱統治」並非無能,而是一場隱性的皇權策略。他透過制度制衡、操控政務,以及以人事震懾官場,成功維繫帝位穩固。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