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對外太空的研究都沒有停止,反而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深入。為何人類對於外太空的事物如此感興趣呢?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我們瞭解得太少了。那麼科學家想要探究外太空依靠的是什麼呢?其一,可以發射探測器。科研人員不斷研發新的更為先進的探測器,然之後發射到想要探測的行星附近,獲取相關的需要的數據。其二,可以發射載人航天飛船,通過宇航員來進一步近距離的接觸想要探究的行星。那麼除了這兩個方式,還會其他更為省力效益也不錯的方式嗎?
前不久,有的科學家決定將老鼠送往外太空。老鼠,眾人熟知的四害之一。其身上攜帶了很多病菌,極其容易傳播病毒。曾經歐洲就是因為老鼠的病菌傳播,而發生了“黑死病”。如今,好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回顧過往的歷史,仍舊覺得恐怖。但另外一方面,也由於老鼠的數量很多,很方便獲取,其身體對於某些細菌藥物的反應很快。所以老鼠也是科學家很好的做實驗對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白鼠”。
那麼這位科學家是怎麼進行試驗的呢?他先將地球上的一隻老鼠的精子提取出來,冷凍乾燥之後讓探測器將其送往外太空,在外太空待了九個月之後,返回地球。之後,這位科學家將這些在月球上待了9個月的精子解凍進行培育。培育之後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之後仍舊可以有小白鼠的出生。這就意味著,即使這些精子經歷了9個月的惡劣環境,但是仍然可以存活。那麼是否就說明,人類未來也是可以在外太空的惡劣環境中生存的呢?
有的科學家提出質疑,認為老鼠的生命力極其頑強,而人的體質參差不齊,僅僅依靠幾隻老鼠的實驗就輕易下定論認為人可以在外太空中生存,過於草率。不過我們可以確定是,雖然人上去外太空並不容易,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如今,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員可以到達外太空,去到月球的表面,那麼之後人人或許就可以身穿更為輕薄的裝備在外太空遊走。未來,隨著時間推進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就可以找尋到想要的答案。
我們期待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想像有限,我們很難想到十年之後的科技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