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登基後,通常會請宮中畫師來繪製畫像,但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擁有2種版本的畫像,一幅是圓潤且英挺的模樣,一幅則是「鞋拔臉」,臉上還長有許多黑痣,究竟為何會出現形象差距這麼大的2種畫像呢?歷史學家指出,其實2種畫像都不是朱元璋的真實長相,而「鞋拔臉」則是出於後代對朱元璋「神化」的作品,且一切的開端都是由他的兒子朱棣開始。
朱元璋的「鞋拔臉」畫像其實出自於人們對於「帝王異相」的觀念,且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就已經有意地塑造朱元璋異於常人的形象,《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 以藥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意思是有人將玉璧放在朱元璋後頸上,該部位就隆了起來,變成骨頭沒再消下去過。
雖然這段文字和後來的畫像沒什麼關聯,但從這時開始,官方、民間就不斷為朱元璋疊加層層「濾鏡」,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胡丹表示,朱棣從靖難之變後就十分相信「相術(面相學)」,基於政治原因開始塑造朱元璋的「異相」,不過都只流於文字記載,尚未具體化成繪畫作品。
雖然朱元璋「鞋拔臉」畫像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從嘉靖以後就在民間瘋傳,他引述胡丹在《相術、符號與傳播:對「朱元璋相貌之謎」的考析與解讀》的內容稱,朱元璋的容貌在傳世過程中,不斷被添加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比如奇怪的臉型、突出的五官特徵,以及數量為12、24、36、72不等的黑痣,但最初繪畫的人並不是為了醜化朱元璋,而是參考官方文字的描述,加上自己對於皇帝的想像,最終形成了我們所看見的「鞋拔臉」畫像。
另一幅圓潤英挺的畫像,也不是朱元璋真實的長相,明代官員陸容所寫的《菽園雜記》提及,朱元璋曾召集好幾個畫師替自己作畫,其中不乏追求真實性的畫師,但朱元璋都不喜歡,最後有一名畫師在真實中添加了更加正直、端莊的形象,讓朱元璋相當滿意,於是請人臨摹了好幾本畫冊,賜給自己的兒子們。由此可以得知,另一幅較為正常的畫像,其實也加上了朱元璋本人的「濾鏡」,而不是他最真實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