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和食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過相較於現代的普及,在資源有限的古代則顯得尤為重要,更別說兩者長期被官府壟斷,背後原因除了很賺錢之外,還有重要的戰略考量。
食鹽在歷史上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更被外界認為比鴉片還好賺,原因在於古代冷凍技術匱乏,需要透過食鹽將食物進行醃漬,以利保存,還能增添食物味道,是人類生活必需品。更重要的是,古代帝王為了擴張國家版圖或是抵禦外侮,打仗是家常便飯的事,如果保家衛國的士兵鹽分攝取不足,缺鈉就會顯得無精打采,因此食鹽的珍貴性無可替代,久而久之,自然成了經濟戰略的重要物資。
至於茶葉則是中原王朝一直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易的重要商品。眾所皆知,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資源貧乏,相較於中原將飲茶當成習慣,北方民族飲茶則是與生理需求有關,因為他們平時飲食多以牛羊肉、奶類為主,食材燥熱油膩、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罹患腸胃疾病,是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患。
而茶葉富含維生素、單寧酸、茶鹼等營養素,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營養成分,可以從中得以補充。此外,茶葉中的兒茶素還可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也能降低體脂肪、加強新陳代謝,種種好處可以彌補遊牧民族飲食結構中缺少的部分,因此對他們來說,茶葉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中原王朝也經常藉此威脅遊牧民族,逼迫他們高價購買,或是以馬匹來換。
不過因為茶葉和食鹽產量有限,加上被朝廷把持,所以官方佔盡了鹽茶之利,從中收取高額賦稅,兩者的稅收甚至佔了財政收入的一半多,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曾提到,「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飾、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