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一場人為災難卻甩鍋上帝,死2209人竟無人擔責,還沒任何賠償



一場人為災難被甩鍋給上帝,一座廢棄水庫也會引發巨大災禍?對很多安於舒適生活的現代人來說,這恐怕是完全難以理解的,世界上有多少廢棄水庫啊,這樣下去那還得了?然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約翰斯頓,確實有一座水庫被私人買下,變成了富翁們的豪華度假村,卻只顧享受,疏於維護,最終在一場暴雨中潰堤,1455萬立方米洪水傾瀉而下,導致2209人無辜死亡。
這場災難就是著名的約翰斯頓洪水,可以說完全是一場人為因素引發的慘烈災難,然而災難過後的法律戰卻讓富翁們輕易逃脫了制裁,甚至連任何賠償也沒有,最終引發公眾憤怒,促使美國出台了基於過錯的嚴格追責制度。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一座廢棄的水壩

約翰斯頓位於匹茲堡以東約100公里,是一個鋼鐵城市,沿小科納芒河而建,到處都是煉鋼廠,約有30000人在那裡工作生活。小科納芒河上游23公里處,因為運河建設的需要,建造了一座土石壩南叉壩。然而水壩建設還未完成,鐵路就已經建好了,運河運輸因而沒了市場被廢棄,南叉壩最終被南叉湖私人漁獵俱樂部買下,放養魚類,建起別墅供有錢的富翁們使用。
俱樂部並不願意花費過多資金完善南叉壩,由於原來埋下的四條引水鋼管和閥門已經被原業主挖走賣掉,工程師只用土石進行了回填,沒有再補設引水設施,這為潰壩埋下了可怕的伏筆;此外原本設計了兩條洩洪道,由於資金不足就只挖了一條,由於要養魚,又在這條洩洪道里設置了攔魚柵,很容易就被堵塞;為了在壩頂修建雙向馬車道,又將水壩降低了近1米,再加上原來回填的土無法壓實,整個南叉壩匆匆完工後比設計的22米低了約1.6米。
這一切都為後來的災難埋下了禍根。因為土石壩本就最怕水流漫過壩頂,壩體很可能被沖毀導致決堤。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災難即將來臨

1889年5月31日,由於連降暴雨,南叉河河水暴漲,水壩水位急劇升高。南叉湖私人漁獵俱樂部主席埃利亞斯·昂格爾早上醒來後,發現水已經快要到達壩頂,急忙召集手下一部分人試圖疏通洩洪道,另一部分人則在水壩西端較低的基台上新挖一條溝讓洪水流出,然而均未成功。該俱樂部工程師約翰·帕克也考慮在大壩壓力較小的末端新建一條洩洪道,但評估後認為大壩會更快潰堤而放棄。
昂格爾於是派了一個人,兩次騎馬到附近的南叉鎮,向下游的約翰斯頓發出警告。然而由於此前南叉壩已有多次狼來了的假警報,鎮上當局並未引起重視;另一說法是暴雨沖垮了電報線路,道路已被沖毀,所以無法將警報傳遞給下游的約翰斯頓。
昂格爾於下午1:30左右放棄了努力,讓人員撤退到大壩兩側的高地,此時約翰斯頓的情況也已經惡化,街上積水達到了約1米深,很多人都被困在自己的房屋中。

大壩終於崩潰

南叉壩終於在2點50分崩潰,1455萬立方米洪水咆哮著,衝出大壩,沿著狹窄的河道狂奔。南叉鎮地勢較高,人們看到大壩漫頂時就逃到了附近的山上,只有二三十棟房屋被沖毀,4人死亡。洪水攜裹著沿途捲入的大量樹木、房屋、火車、鐵軌、工廠、土石、家畜家禽和人類屍體,衝到了24米高的鐵路橋科納芒橋後,卡在石橋的孔洞上暫時停止了肆虐。但僅僅7分鐘後,高架橋就垮塌了,洪水帶著新增的力量向下游直撲而去,捲走了地面上的任何結構,包括土壤,剩下的只有基底的岩石。
洪水襲擊了沿河而建的鋼鐵廠,人們紛紛向高處逃去,來不及逃跑的則被捲入各種碎片和鐵絲網中擠壓死去。一個個村鎮被摧毀,一位火車司機緊急中向後倒退開著火車狂奔,邊跑變鳴笛,拯救了不少人,最後火車被沖翻,司機雖然倖存下來,但至少50人,包括外地來的25名遊客死亡。

城市成人間煉獄

18米高的水牆捲著大量碎屑在南叉壩潰堤後57分鐘到達了約翰斯頓,洪水在市區橫衝直撞,將整個城市變成了人間煉獄。市郊的石橋是一座剛剛建成的堅固七孔橋,洪水在這裡受阻形成了一個臨時大壩,導致洪水沿斯通尼克里克河向上游衝去,然後又折返回來第二次衝擊約翰斯頓。此時堆積在石橋上的碎屑礦渣開始著火燃燒,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困在裡面的人被全數燒死,整個殘骸後來花了三個月並動用了炸藥才清除乾淨,因為煉鋼廠的鐵水和碎片熔合在了一起。
約翰斯頓洪水共造成2209人死亡,包括396名兒童,摧毀了1600棟房屋,導致了現在價值折算約5億美元的損失,是當時美國平民死亡最多的災難。

災難發生後對富翁們的追責和法律訴訟都沒有任何成效,沒有人對此承擔責任,俱樂部更是以自然災害、上帝作為為藉口,沒有向任何倖存者支付任何賠償。但這種情況招致了廣泛報導和批評,美國各州此後相繼改變了法律,讓業主因土地不自然使用而造成的損害也要承擔責任。
看看,一場巨大的人為災難和慘劇,輕描淡寫地就甩鍋給了上帝,自己的私產絲毫未動就度過一劫,更別說法律上的責任了。好在後來的廣泛報導和批評讓法律得以修改,美國此後也未再發生過死亡人數超過約翰斯頓洪水的人為災難,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