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最深點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它呈弧形分布,平均寬度為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這個海溝的最大水深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據調查,在1000米深的海水中常常可以見到章魚、烏賊、槍烏賊、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而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我們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可是,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僅發現18厘米大小的新魚種。
由此可見,在海洋中,海水越深的地方生存的動物就越少,在海溝的最深處就很少能看到動物了。出人意料的是有些看起來十分柔弱的生命,可以經得起數百個大氣壓力的考驗。人們在7000多米的水下發現的小魚,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也就是說,這些小魚在我們人手指甲那麼大小的面積上,每分每秒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然而這個壓力卻可以把鋼製的坦克壓扁。但是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深海小魚竟能照樣遊動自如。在萬米深的海淵裡,人們見到了幾厘米長的小魚和蝦,承受的壓力接近一噸重。如果人們不是親眼見到許多的深海生命體,肯定會以為這只是天方夜談。
其實是深海魚身體的生理機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主要反映在深海魚的肌肉和骨骼上。在深海環境的巨大水壓作用下,小魚的骨骼會變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纖維組織變得出奇的細密,整個身子都是非常健壯的。其實更有趣的是,魚皮組織變得僅僅是一層非常薄的層膜,它能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這可以保持小魚體內外壓力平衡。這也就是深海魚類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壓力條件下,也不會被壓扁的原因。
另外,深海魚類的眼睛也會變得非常奇特,這幾乎是深海小魚的共同生理特徵。一般魚的眼睛,多生長在頭的兩側,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小魚,眼睛卻長在頭部的背部。從正面看,小魚的兩隻大眼眶,簡直就像是豎起來的兩隻電燈泡。而從上往下看,兩隻眼睛又像兩個大圓圈,占據著頭部的「要害」部位。更有趣的是,這種魚眼能上下左右活動,其眼球的組織結構和一架望遠鏡差不多,而且還能自如地調整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