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駕照怎麼考?古代司機也需持證上崗,交規同樣很嚴格

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大學黨被困在家中不能返校,上好網課的同時開始考一些別的證,而駕照就成了這些人的首選。只是隨著新交規的出台,現在駕照的考試難度日漸增加,玩的轉數理化的當代大學生又不少都折在了科二的考試上。可謂是一片哀鴻遍野恨不得直接穿越回古代,至少古代沒有那麼難的駕考。如果真的這麼想,那真的就是大錯特錯了。從秦朝開始,古代考試難度比起現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考駕照難這件事還真不是才興起來的,古代就有。古人的駕照是怎麼考的呢?如何才能拿到駕照呢?而早在秦朝的時期,我們的祖先對於交通安全就已經非常的重視了。一、什麼樣的人在古代才能考駕照,古人考駕照是為了什麼先秦時期的駕照門檻很高,並不是人人都能考的,大部分人考駕照是為了戰爭做準備。當時烽煙四起,列國之間多有戰爭,考駕照的就是那些駕駛戰車的車伕們,考駕照的目的是這樣的,駕照的考核水平自然也就高了。

秦朝《除吏律》就提到過,如果考了四次還考不過去,不僅不能再考了還要面臨四年的徭役,說白了就是流放。是不是覺得秦朝對於駕照的考試特別不通人性,但是其實上面所說的是四匹馬的駕照考試,放在今天大概是大貨車那個水平的,屬於古代駕照考試中最難考的一種駕照。一般人可以考一匹馬或者兩匹馬,或者乾脆再菜一點的,直接考牛車,這樣就算考不過也不至於被流放。說了以實用為主的秦朝駕照,咱們再說說宋朝的,和秦朝不同,宋朝的駕照考試就不再是為了戰爭,而更多的是為了求財,為什麼這麼說呢?宋朝的貴族在前任的基礎上,對出行工具的舒適性做出了極大的改良,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著力提高舒適程度,馬轎也就第一次出現。車伕的主要職責也從上戰場變成了給那些官員或者富商趕車,能夠坐這樣轎子的轎子的人大多也是富貴人家,規矩繁多,身為他們的車伕自然也差不到那裡去。二、考駕照的五個“科目”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出行工具,考駕照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司機的考核卻大概相同 ,分為五個部分“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這五個科目聽上去頗為文雅,但是其實翻譯過來和現在的考試也沒什麼不一樣的。鳴和鸞:“和”、“鸞”都是車上裝飾的鈴鐺,“和”在車軾上,“鸞”在衡上。這個詞的意思是行車時,它們所發出的節奏統一,這是考驗車伕對車協調性的掌控,說白了就是開車要穩。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為逐水曲:指沿著曲折的水溝邊駕車前進,這是駕駛人技術的體現,放在現在就是理解為會過S彎就行。為過君表,這個理解起來就稍微有點難度,“君表”是標識國君的位置的旗幟,過為君表第一層意思是見到國君要行禮,大概和我們現在是鳴笛致意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躲避障礙物,在兩塊石頭之間穿過,“君表”也可以理解為插著旗幟的障礙物 ,類似於科二考試中的倒車入庫。為舞交衢:車在交叉道上,往來行駛,其實就是會過十字路口。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五為逐禽左看上去稍微有點奇怪,要求一邊駕車一邊射箭,這個要求看上去怪怪的,不是說考駕照嗎?怎麼突然就開始了射擊考試,這就回到了我們一開始說的那個問題,在古代駕照並不是人人都能考的。《周禮》有雲,子弟入學要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御”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駕車,也就是在古代駕車和射擊是一起學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科目五要求一邊開車一邊射箭了,因為這兩樣根本就是要一起學習的。而能夠學習這六藝的,雖然不說一定是富貴之家,但是一般的平民也是學不起的,所以古代的車伕不說文武雙全,確也絕對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大字不識一個,大部分的車伕都是能文能武,身體健碩,面容英武。這句話是諷刺車伕的驕傲自大,但是也才側面反應了古代車伕的形象,當時的車伕的地位絕對不是我們現在的所理解的出租車司機,也並不是影視劇著五大三粗的漢子,他們往往出身世家,有著良好的素質還有文化水平,這樣的人才能成為那些達官貴人的車伕,考最高級別的駕照。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地交流頻繁,對於車伕的需求量極速提高,才給了更多人考駕照的機會。除了世家子弟也有一些平民還是考起了駕照,但是因為其中“逐禽左”的存在,想考駕照的人往往得練就一身好箭術才行,比起現在的駕照難度可要高上不少了。

三、古代的交規以及懲罰措施那是不是駕照考過了就能上崗了呢?還是不行 ,在開車上路之前,還要搞清楚交通規則,這一點就和科目一和科目四對上了。古代的交通規則雖然沒有科目一和科目四的題庫那麼多,但是懲罰措施要比現代的懲罰措施嚴厲的多,不是扣分這樣輕飄飄的懲罰,二是實打實的刑事處罰。最為出名的就是《唐律》中提到的超速要打屁股,如果你是非公事原因在唐朝的大街上超速超載了,那迎接你的就是一頓板子,除了不能超重超速,唐朝對於騎馬傷人的人懲罰更重。《唐律疏議》中明確規定騎馬傷人只比當街鬥毆的輕一等,傷人者不僅要負擔傷者的全部醫藥費,還要面臨流放等更為嚴重的懲罰。當時的掌權者唐太宗欣喜於大唐的繁榮,但是同時也對亂糟糟的交通情況倍感擔憂,覺得這樣的交通情況會給外國友人帶了不好的印象,好像大唐是個有法紀的國家,這個時候有人給唐太宗出了一個主意,進城的人靠右走,出城的人靠左走,唐太宗欣然同意,這也是制定交通規則的開始。

這些規則的出現和唐朝的國情有關係,有史料記載,盛唐時期國都長安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城市,人口密集,車水馬龍,為了保證人民的安全,維護社會治安,唐朝出台了極為嚴苛的交通法案,這才讓當時的長安交通井井有條,海內外通商得以順暢交流。因為唐代的繁榮,促使中國第一部交通法《儀制令》的出現。在《唐令拾遺》中,記錄了一些《儀制令》的內容“道路街巷,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簡單解釋一下就是,普通人給達官貴人讓路,年輕的人看見老年人要主動讓開,載重輕的車輛要給載重重的車輛讓路,並且有專門的交通管理員對這個進行檢查,類似於我們現在的交警,足可見唐朝對於交通安全的重視性。宋代的交通法完美的傳承了唐代,《儀制令》始於唐,盛於宋。《儀制令》被刻在石板或者木牌上 立於道路中間,就相當於古代的交通燈了。總結一下唐宋兩朝的交通法案,其實和諧思想還是以和為貴,禮讓為先,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一點的關係。不同於戰國時期的兵荒馬亂,這個時期的人民度過了相當長的繁榮時期,吃穿不愁,精神世界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人民群眾的素質開始提高 ,其中交通規則的核心觀念現在想來也仍是值得五年學習。雖然仍存在“賤避貴”這樣的封建糟䎱,但其中以和為貴,禮讓為先的思想還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畢竟很多交通事故就是一時衝動而釀成了大禍。

到了清朝,交通規則進一步完善,部分規則已經和現代社會的交規差不多了,比如靠右行駛,左側超車,這主要是因為清朝末年,洋務運動的開展以及後來的變法革命。清朝的大城市成立了巡警部,交通規章制度也很大的程度上借鑑了歐洲,把古代的靠左行駛改成了靠右行駛,這一點一直延續至今。除了交通規則的制定,清朝也加大了對交通事故的懲罰力度,要是騎馬不小心撞傷了人,不僅要賠償醫藥費,還要把騎的馬也一併賠償給人家,而到了清朝末期,交通規則的雛形已經逐漸完善,其中的大部分規則已經和今天的交規差不到了,可以說是現在交規的前身,這個時間段的車伕已經變成了一種普通的職業,甚至考駕照的時候對於射箭的要求也沒有了那麼嚴苛,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了駕照的考試,駕照開始走進了千萬人生活的中。總結古代的道路比現在的道路要崎嶇很多,古老的馬車也沒有現在汽車的種種先進功能,這就造成了古代人的考試,從某些方面來說比我們更為艱難,不僅要學會駕車還得學會射箭,還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有些道路在古代是平民不能走的,這也給古代的車伕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歸根結底,駕照的出現是人民生活富足經濟繁榮的一種體現,繁華的城市才需要開車人,而如今的我們在謹遵新交規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的規矩,遇事禮讓三分,平安出行,理智駕駛。參考文獻:《史記》《周禮》《除吏律》《唐令拾遺》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