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跟大多數的雌性動物一樣,都有保護自己幼崽的本能,甚至為了保護幼崽,它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雌性章魚在產卵之後的一週時間之內,它們的性情會變得很不確定很容易暴躁,對於自動送上門的獵物,雌性章魚會迅速進食並從那時候開始就絕食,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在之後的時間裡面,雌性章魚會莫名其妙地出現摧殘自己的行為,具體表現為撕裂自己的皮膚,甚至是啃食自己的觸手。
而對於被圈養起來的雌性章魚,在產卵後,也會出現那樣的情況,甚至還會衝撞玻璃。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章魚卵開始孵化之後,到時候雌性章魚會死亡,章魚幼崽在一出生就是孤兒,也就是說章魚幼崽在一出生之後就要面對險峻的生存環境,沒有任何的保護,這就是為什麼章魚能夠擁有如此之高的智商以及生存能力了,因為一出生就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驗以及淘汰。
對於章魚在孵卵之後的自殺行為,科學家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就是很有可能是因為章魚存在蠶食同類的習慣,而雌性章魚在章魚幼崽出世的時候就去世了,這是自然就對於章魚幼崽的一種保護的行為,避免了雌性章魚蠶食自己的幼崽的行為,從而保護了章魚這個物種的繁衍。
第二個可能性就是章魚這個物種如果不受限制地長下去的話,將會長成體形巨大的海洋巨型生物,憑藉其智商以及能力,將會對海洋造成很大的破壞,嚴重的將會對海洋的生態平衡造成不可逆的危害甚至帶來滅頂之災。
對於章魚的自毀行為,以上的兩點僅僅是猜測,科學家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其實在40多年前,科學家就發現章魚的眼腺在被摘除之後,就會停止自己的自毀行為,在眼腺被摘除之後,雌性章魚會在產卵之後拋棄自己的幼崽,然後去捕食獵物補充能量,隨後再次交配產卵,因此,眼腺是雌性章魚的自毀行為的根源。
而對於被圈養起來的雌性章魚,科學家也進行了摘除眼腺的實驗,最後都發現雌性章魚的性情開始變得很平靜,不會再次出現自毀的行為,而且最重要的是,章魚本身是一生只產一次卵,如果沒有了眼腺,雌性章魚將會重複產卵。
這項研究發現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這對於人們研究神經學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參考。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章魚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不瞭解的地方,都需要去細細研究,而此次的研究發現,將會有助於人們加深對章魚的各個方面的研究以及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