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從“貧窮”到“富有”,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猶太人是如何逆襲的?

引言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且偉大的民族之一。自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後,猶太人在近2000年裡失去了故土和家園,開始了“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民族歷史。在與客居地人民的相處中,他們常常被視為“外來”的甚至“異端”的,經常受到歧視、排擠、迫害和驅逐。但猶太民族並沒有因此而湮滅,而是“外散而神不散”,保持了自身的特點,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

英國是歐洲最後一個接納猶太人的國家,1290年愛德華一世下令驅逐英國境內的全部已飽受迫害的猶太人,些許能留在英國的猶太人也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656年英國才以默許的方式,允許猶太人重新回到英國。之後,猶太人大量進入英國。工業革命之前,猶太人普遍的貧窮而且權利上也存在一些限制,尤其是不能擔任公職,參與政治生活。在工業革命中,猶太人抓住機遇,經過自身努力,逐漸化貧窮變為富有,猶太中產階級隊伍壯大。經濟實力的增強為猶太人爭取缺失的經濟政治權利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後盾。猶太人的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完整意義上的公民。


(一)、猶太民族的重新被接受近代早期,一個普遍的趨勢是猶太人境遇得到改善是因為與主政者關係,尤其是在那些統治者或教皇權力非常強大的地方。其中克倫威爾對英國重新接納猶太人起了重要作用。克倫威爾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儘管他是一個清教徒,但對實際的考慮遠大於宗教因素。因為猶太人的到來既可幫助英國發展經濟又能削弱對手。1654年,克倫威爾接到了兩份請願書:一份要求恢復葡萄牙入侵巴西時失去的土地,另一份便是以整個猶太民族的名義,求請猶太人重返英國。克倫威爾雖然沒有直接回覆這些請求,但他的行動像往常一樣比他的公開聲明更具有說服力。1655年2月26日,他寫了一封私人信件給葡萄牙國王,包含幫助恢復曼努埃爾財產的事情。我們不知道國王是如何回覆的,但事實上克倫威爾願意讓自己參與到這件事中,去寫一封這種類型的信來代表一個不僅不是英國的子民,甚至根本不在英國的人。從中可知克倫威爾對猶太人抱有支持和同情心。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圖:克倫威爾

1655年12月4日至14日,在克倫威爾的主持下秘密召開了四次白廳會議。參加會議人員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和商業界的精英們。雖然,第一次白廳會議從法理上認為接納猶太人是合法的,但在接下來的會議上關於猶太人進入英國的條件包括在18日的第五次會議一直爭論不休,難以形成定論。18日公開召開的第五次白廳會議,對於猶太人的重新接納沒有達成任何明確的言論。克倫威爾解散了這次會議。面對白廳會議和外面公眾的強烈反對,他沒有試圖立即解決猶太人問題,而是讓整個事件冷卻下來。公眾要求重新接納運動的階段告一段落,因為來自商人和教士的反對如此強烈以致於不允許發出任何正式邀請讓流亡猶太人重返英國。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然而,猶太人的重新接納以一種未曾預料的、間接的方式繼續發展,最終沒有引起太大的敵對。1655年10月,為了打破西班牙對南美洲貿易的壟斷,英國和西班牙爆發了戰爭。1656年3月,國務議會發佈宣佈沒收所有在英國的西班牙人的錢財、商品和船隻。這對剛形成的社團造成巨大的震動。它的成員幾乎都出生於西班牙,或者西班牙統治下的葡萄牙。他們中的大部分確實逃離了宗教裁判所的嚴酷,並且不想再回去。然而,從法律上講,他們是西班牙子民。很多商人害怕失去他們的財產,而放棄他們是西班牙天主教徒的藉口,公開宣稱他們是猶太難民。英國官方已經知道猶太人身份,卻沒有把他們驅逐出去,而是以默許的方式容許他們在英國重新居住。正是因為如此,猶太人能夠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站穩了腳跟。可以說在這整個接納的過程中,克倫威爾始終對重新接納猶太人持肯定態度。猶太人被重新接納他功不可沒。


(二)、工業革命前猶太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在重新被接納後,最先來到倫敦定居的是賽法迪猶太人。他們包括荷蘭和荷屬殖民地及英屬加勒比海殖民地的猶太人。在這之後的半個世紀裡,他們構成了英國猶太人的主體。1663年,至少有八十五家猶太人,同時猶太人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長,到了1695年已經達到了600餘人。不過我們可以看出,在1720年之前來英的猶太人主要是賽法迪猶太人,移民速度緩慢,數量比較少。

不過到了17世紀末,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開始移居英國。猶太移民速度增快,到1720年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數量超過塞法迪猶太人,佔壓倒性優勢,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今。猶太人自遷入起,主要居住在倫敦東區及艦鄰地區。世紀社團的擴大仍沒有改變這種居住模式。大多數猶太人,不論是移民還是本土的,都繼續居住在倫敦商業區的東部。其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此時大部分歐洲中心城市禁止猶太人居住,因此能夠自由地居住在倫敦是一種特權。
  • 這裡居住的猶太人比較集中,既可以得到社團的幫助,​​也能夠享用許多公共服務機構如學校、屠宰鋪等,同時主要的猶太會堂也都位於東區。

隨著英國首都倫敦在國際貿易中不斷的發展壯大,為猶太人提供了多處機會和許多安全保障。一些英國上層猶太人開始從事金融、進出口貿易、寶石、珊瑚等行業。而下層的猶太人大都是從事小規模貿易的商人或者舊衣商。中下層猶太人佔猶太人的一半以上,整個職業呈金字塔式分佈。

英國猶太人總體上受到的限制較少,不過重新接納是以默許的方式,而非頒布法律。這種以非正式的方式接納猶太人,這對以後猶太人的地位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非本土出生的猶太人面臨的限制較多。他們經受廣泛的商業歧視:他們不能購置土地;不能擁有或參股擁有一艘英國船隻;他們不能從事殖民地貿易;他們交納各種外國人稅,是本土商人的兩倍等等。為爭取使外來商人入籍享有本土猶太人同樣的權利的《猶太歸化法案》,最終因強烈的反對而被廢除。也就是說工業革命之前的猶太人雖然得到了政府的默認接受,但是依然不能享受到全部的公民所擁有的權利。


(三)、工業革命後猶太人的經濟和地位19世紀初,居住在英國的多數猶太人都是移民的後代,他們往往都很貧窮,且受教育程度較低。只能依靠低等的街頭貿易維持生計,通常與犯罪、暴力和詐騙等同,被普遍認為是聲名狼藉的外國人。但經過了四分之三個世紀,猶太社團的社會特徵得到極大的改變。貧困不再是他們的基本特徵,此時的英國的大部分猶太人已經是中產階級。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絕大多數猶太人已經完全的脫離了“貧窮”的代言詞。從“貧窮”到“體面”,這為猶太人的法律地位、公共組織和宗教生活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猶太人的身份被重塑。

物質上的成功和英國中產階級習慣和價值觀的滲透,使猶太人的自我認識發生革命性變化。被接納後,猶太人一直把英國當做暫居地,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是外人,是有著自己歷史和命運的優秀民族的成員。如今他們越來越認同他們的居住國視自己為猶太人和英國人。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應國內民權平等求的呼聲,通過立法或設定限制條件等方式,給國內長期受到壓迫的猶太人以平等的權利。這是英國猶太人解放的宏觀背景。首先是其他社會權利的獲得。1826年,議會通過一項法令,廢除了之前按照英國宗教儀式必須接受聖禮的規定,實現了73年前《猶太法案》的目標。19世紀30年代,倫敦商業區的猶太人獲得了一系列的權利。1830年,倫敦政務會頒布,任何想獲得自由的人可按照他的宗教信仰方式進行必要的宣誓。這就意味著,不僅猶太人可以成為自由人,他們也可在商業區進行貿易和成為倫敦同業公會的成員。

在工業革命的大潮中,猶太人利用有利的環境和自身努力,猶太人由貧窮走向富裕。這主要表現為猶太社會結構中中產階層不斷壯大,猶太人的職業得到陞遷,出現了一個新的專業的中產階層。猶太人從事的職業也有了流動性。猶太人的職業或經濟由金字塔式向橄欖式轉變。經濟增強而非人口的增加推動猶太人的居住區開始變化。地方猶太社團居住區消長和倫敦猶太人離開東區向西區等遷移。猶太經濟地位獲得提高,猶太人的自我定位的變化,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猶太人開始走上解放的道路。猶太人逐漸成為英國完整公民,獲得了各項權利。


寫在最後的話

猶太民族是一個值得我們尊重的民族,猶太人在英國工業革命期間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得自己的經濟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也正是由於經濟地位的提升,為猶太人政治地位道德提升做出了鋪墊。反過來,政治地位的改善為猶太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兩者互相影響,最終猶太人成為英國完整的公民。從“貧窮”到“富有”,猶太民族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成功的實現了自己的完美逆襲!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