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終於明白:科舉點燃了庶人的希望,原來古代為官真比登天還難

庶人,就是普通百姓,沒有任何政治關係的人,在隋唐以前,這樣的人做官幾乎是沒有可能的,直到科舉制度誕生以後,他們才算看到了希望。

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用人理念幾乎都是“選賢舉能”。不過可想而知,大家都生活在朝堂之外,如果沒有人推薦,帝王怎麼可能認識你,人家都不認識你,又怎麼會啟用你?這真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呀!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是當時最直接的反映,普通的百姓,幾乎很難登上朝堂。到了秦朝好一點了,軍功授爵制被傳承下來,並且發揚光大,想要官職,那很容易,報名參軍,在戰場上多殺幾個人就可以了。

不過話說得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普通人進入戰場,有幾個能夠活下來的,就不用說多殺幾個人了。而那些下去“歷練”的貴族子弟就不一樣了,人家隨便待一段時間,就會有“軍功”,回去就可以加官進爵,在這一時期,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做官的機會依舊渺茫。漢朝倒是有些不一樣,平民的機會大了很多,包括漢武帝在內的好幾個皇帝都用了察舉制和徵辟制,這種制度好就好在皇帝會給底層民眾具體的名額,選拔至朝廷做官,而且還會監督整個選拔程序。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起初也選了很多有識之士,可沒多久,這樣的製度也成了官僚貴族的“專用通道”,他們依靠政治關係,打通了所有人,下層人民可沒有這個實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人為官。這樣的製度一直延續到隋唐以前,極為個別的帝王時代有所改變,但是對於庶人做官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隋朝,科舉制度開始出現,大業三年,隋煬帝設置了進士科以後,科舉考試制度就正式確定下來了。所有人可以平等的參加考試,公平公正公開,擇優錄取。這讓庶人們看到了希望,也因此而進入朝廷為官的人不在少數。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伴隨科舉制度的發展,哪怕是貴族子弟想要入朝為官,也要經過考試考核,而且關於科舉制度的監督監察力度越來越大,沒有太多“作假”的可能性。對於庶人來說,他們這時候想要改變命運,入朝為官,再也不用向以前一樣托關係,花錢了。特別是對於那些沒關係沒錢的人來說,只要寒窗苦讀十年書,就可能暮登天子堂,成為國家的人,而且讀的書都是一樣的。

在封建社會中,除了學校之外,可沒有今天這種為了考試而形成的各種培訓班、補習班,除了四書五經和一些集注之外,也沒有輔導教材。所以寒窗苦讀十年,那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庶人可不在乎,這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絕不可以讓它再成為絕望。人家朝廷給自己機會了,能不能把握,那就得靠自己了。除了書籍公平之外,科舉制度年齡限制也是比較小的,主要還提供“資助”。比如範進,考中的時候,就已經54歲了,但是朝廷沒有因此剝奪他考試和做官的權利,而是依據科舉制度,給他安排職位,發放俸祿。還有就是庶民在備考的過程中,不管是過了鄉試,還是會試,都有一定的資助性質獎勵,比如不用上稅,可以收取和支配一定戶籍人口的稅收等。

最主要的就是錄用公平。每一次舉行的科舉考試,都會張榜公佈成績,只要成績好,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庶民出身,都一視同仁。比如包拯,不就是最下層人民考上的嗎,還成為了開封府尹。古代做官難,難於上青天,好在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一種進步,給了所有人一個平等的機會,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和明天……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