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肆意開發,讓荒野病源藉由動物傳染人的機率大增。日前權威雜誌《自然》一則研究提到,將自然野外開發成農田與城市後,染疫大流行機率提升不少。科學家解釋,每4種新出現的疫情中平均有3個是來自於「動物傳人」,而人類商業化改造自然環境後,能接近人類生活環境的通常是適應力極強的短命動物,等同於在給這些帶原體機會接近人類。
正值疫情大流行時期,公衛與染疫議題都被特別關注,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一則研究,能夠適應人為環境的動物比適應力低的動物,更具「帶病傳人」的能力,整體來看,大約有4分之3的新疫情傳染源頭都是來自動物,尤其又是適應力強的動物。
倫敦大學專家吉布解釋說,帶多種傳染病的短命嚙齒類動物,能輕而易舉在非原本生存的環境生活,諸如老鼠與鴿子,然而,人類在工業化與商業化的動作,是把自然野生環境改造成農田與城市等人為環境,無疑是讓這些帶原動物更容易接近人類。
至於要如何預防,同為倫敦大的學者瓊斯說,未來幾十年都市化會更顯著,只能在人為破壞自然環境的同時,在該地區加強疾病檢測與醫療保健,提前處理可能會「動物傳人」的病原體。
除了帶病的顧慮,過度人造破壞自然環境,也會對自然系物種造成傷害,據過往的《Nation報》整理,研究人員曾追蹤81個國家、共計2萬種動植物,發現不論在哪個地區進行人為土地開發,都會利於單一少量物種接管環境,通常都是繁衍力強、或是適應力強的物種像大鼠、麻雀等,這會讓其餘多數物種不適生存,原本維持動態平衡的食物鏈就會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