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存在了上億年,瀕危只用了不到100年|“好奇心”害了巨骨舌魚

前言:地球上有很多物種已經消失或瀕危,它們有的是因為環境變化或者進化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被淘汰,如劍齒虎、猛獁像等。有些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影響到棲息地或者食物鏈而消亡。因為人類活動而瀕危的兩種動物非常有意思,一種是陸上的狍子。一種是水中的魚類-這就是我要說的巨骨舌魚。人稱“水中傻狍子”。現已屬於瀕危物種而受保護,造成瀕危的原因和狍子一樣,一句話概括就是:“因為好奇心太強”。


巨骨舌魚是一種古生代魚類,和恐龍同時代,至今已在地球上生活了上億年,是當今存活到現在為數不多的古生代大型淡水魚。上個世紀初開始,人們瘋狂的捕獵巨骨舌魚,數量急劇下降,從幾千萬條到不滿10萬條的瀕危過程,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這是為什麼呢?本文主要內容:

  • 巨骨舌魚和它的家族史
  • 巨骨舌魚瀕危的原因探索
  • 巨骨舌魚的全球保護現狀

壹:巨骨舌魚和它的家族史巨骨舌魚概述巨骨舌魚屬於骨舌魚目-骨舌魚科-巨骨舌魚屬魚類,是巨骨舌魚屬中的獨苗苗。是現今殘存的古生代淡水魚類之一,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主要以小魚為食,但偶爾也捕食蛇、龜、青蛙和昆蟲、甚至也會捕食小鱷魚。

巨骨舌魚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巨骨舌魚尾部鱗片,濃濃中國風

因為它體型在骨舌魚中顯得太大,太獨特,魚類學家單獨給它列為一個屬,也算是一種殊榮了,它的原住地在有著“ 地球之肺 ”之稱的亞馬遜河雨林地區,因細長的吻部酷似大象的鼻子。所以又稱為海象魚。體長可達3米,重200公斤。這種體型,在淡水河流裡屬於恐怖級別的了,僅次於生活在我國境內的鱘魚、鰉魚。巨骨舌魚長條形,蛇形頭低矮微微上翹,側扁,完美的流線型結構,尾部鰭呈扇形展開,擺動強勁有力,甚至能在尾部推動下躍出水面捕食鳥類,尾巴還能作為武器,可以擊倒成年人。體灰綠色,背部顏色深,腹部較淡,尾鰭及體後部紅色。身披重甲般的魚鱗,能抵禦任何魚類的撕咬。口大,無須,無下頜骨,張開嘴配合鰓排出空氣,能瞬間產生強大的水流將獵物吸進嘴裡。無下頜骨,但上頜骨有牙,舌頭上遍佈硬質狀牙齒,這也是它叫骨舌魚名稱的原因。只因為它體型巨大,所以叫巨骨舌魚。巨骨舌魚的肺非常獨特,進化出了應對熱帶地區河流溶氧低的問題,能很好的度過亞馬遜雨林的旱季。它的鰾具有人類肺的功能,有肺葉組織,能吞嚥空氣供氧,充當附加的呼吸器,和大西洋海鰱、非洲肺魚一樣通過空氣呼吸。骨舌魚家族骨舌魚被認為是現存最原始的現代硬骨魚。是和鱘魚、雀鱔、弓鰭魚等史前生物齊名的魚類。舌骨和可以和上顎的牙齒咬合。作為骨舌魚家族的一員,在亞馬遜河還有它的近親,叫銀龍魚(骨舌魚屬),學名叫雙須骨舌魚。還有生活在東南亞的金龍魚、紅龍魚(鞏魚屬、硬僕骨舌魚屬)。龍魚有兩根上翹的鬍鬚,巨骨舌魚卻沒有須。

金龍魚

龍魚,有須

此外,還有非洲的異耳魚屬也是骨舌魚中的一員。骨舌魚主要包括三大族群:第一族群是真骨舌魚,如齒蝶魚;第二族群是弓背魚,如東南亞的七星刀魚;第三族群是像鼻魚。貳:巨骨舌魚瀕危的原因探索探索巨骨舌魚瀕危的原因得先來個同時代物種類比,地球上殘留下來的古生代淡水魚類有:鱘魚、多鰭魚(恐龍魚)、龍魚、肺魚、鱷雀鱔。你說它們原始嗎?這不一定全對,它們能和大熊貓一樣在地球上生活了上億年到現在,多少是有些本領的,要不,怎麼能活到現在。一般的魚都不是它的對手,幾乎沒有天敵不至於滅絕。能讓這些存活過上億年的魚類滅絕,無非就幾點,繁衍方式、食物鏈、經濟價值等。鱘魚中的長江白鱘消失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典型的近海到江河上遊洄遊性繁殖魚類,一旦大江大河建了大壩,洄遊通道斷了就會走向滅亡。還有就是繁殖條件苛刻,無法做到人工繁殖,如北美的匙吻鱘一度瀕危,但經過人工培育後種群得到恢復。再有就是性成熟週期長對種群的影響,如鰉魚要等長到16齡才能繁殖後代。巨骨舌魚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從食物鏈方面講,它位於頂端幾乎沒有天敵,食物也豐富,不會存在捕不了食物或者食物短缺而消亡;從進化適應環境上來講,它的鰾具有和肺魚、電鰻一樣的呼吸功能,能很好的讓它適應度過亞馬遜叢林的旱季;從繁殖方式方面講,巨骨舌魚不需要遠距離洄遊,只需在河流的淺灘挖坑產卵就可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巨骨舌魚對人類而言它具有很強的經濟價值。結論:幾乎沒有天敵巨骨舌魚本不該變成瀕危物種,是人類的過度捕撈讓它變成了瀕危。

巨骨舌魚被捕獵

巨骨舌魚被捕獵

巨骨舌魚被捕獵

巨骨舌魚被捕獵

既然是人類過度捕獵讓巨骨舌魚變成瀕危,那自有人類捕獵它們引起瀕危的原因:

  • 具有經濟價值和商業價值,引起全球範圍的需求增加,引起種群數量急劇減少;
  • 再者就是容易捕獵,捕獵手段和成本低,容易大規模捕獵。

下面是造成巨骨舌魚瀕危以上兩個方面原因的具體分析。一、巨骨舌魚全身都是寶,具有很強的商業經濟價值至瀕危一個物種容易瀕危,一般不是天敵造成的,自然界自有物種平衡法則,如被掠食魚類獵取的底層魚類,在數量和繁殖方面就佔有優勢,物種基數大,繁殖存活量大。如小魚小蝦繁殖快,數量多。反之,就繁殖週期長,存活率低。如鱷魚一年產一次卵,下70枚蛋,能存活長大的鱷魚不到1條。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物種都這樣。巨骨舌魚位於魚類食物鏈頂端,4到5歲開始繁殖,一次可以下16萬多枚卵,能活下來的很少,大多做了貢獻成為別的魚的營養餐。一個世紀以前,亞馬遜河流域有幾千萬條巨骨舌魚,這也是亞馬遜河流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造成的,在其他地方河流中食物鏈頂端物種是不會有這麼大的保有量的。就算它沒有天敵,數量這麼龐大,卻還是落得個瀕危的結局。反觀同樣是同時代的鱷雀鱔也是古生魚類,生活在北美地區過的有滋有味,還跑到全世界各地河流橫行霸道,這是因為雀鱔魚不具備經濟價值,它的肉口感非常差,魚卵有劇毒不能食用,誤食會導致死亡。還有就是在雀鱔原產地,漁民都將其視為不祥之物,唯恐避之不及。

鱷雀鱔無經濟價值

多鰭魚恐龍魚有觀賞價值無經濟價值

白化恐龍魚有觀賞價值

河豚有毒,人類還吃的趨之若鶩,這是因為河豚的肉太鮮美了。巨骨舌魚既沒有毒,魚肉口感又好,在全球化的近現代,對它的需求猛增,給巨骨舌魚帶來了滅頂之災。我們來看看巨骨舌魚具有哪些經濟價值。

  • 魚肉味道好,刺少肉多

巨骨舌魚主要分佈在巴西平原緩流區,具有龐大的經濟價值。一條巨骨舌魚平均有70千克的魚肉。肉可製成乾品或鹽製品,是產區大眾食品。

巨骨舌魚的肉紋理清晰口感好

巨骨舌魚被當地人曬成鹽肉乾

  • 魚鱗可以用來做

鱗片大且硬,可磨成爪刀,還可以做成工藝品。

魚鱗可以磨成刀

魚鱗被製作成工藝品

  • 魚舌可以用來做

巨骨舌魚牙齒曬乾後可用來當銼具。舌頭磨成粉末同瓜拿納一起混水喝下去,據說能殺死蛔蟲。二、巨骨舌魚太容易被人類獵殺至瀕危一種魚類除了具有經濟商業價值外,能達到捕獵而瀕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要看捕獵難易程度,捕獵的成本等綜合因素來考量。如產於馬來西亞的“忘不了魚”,味道鮮美,價格昂貴,但沒到瀕危程度,這是為什麼?因為忘不了魚聰明,智商可以碾壓河裡所有其他的魚,加之遊速又快,因此太難捕獲了。金槍魚鮮美,但捕獵條件、成本高,也不能至瀕危。但巨骨舌魚不同,整個一個傻大個,行動遲緩,關鍵是“好奇心”特別強。隨隨便便拿個木棒就能捕獲它,一身的盔甲護體在人類面前也起不到絲毫作用。

巨骨舌魚被棍棒敲暈而被輕易捕獲

  • 天敵太少,好奇心太強,給人類捕獲它的機會太多

在過去數億年時間裡,巨骨舌魚的天敵較少,主要是鱷魚,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它們的警惕性越來越差,膽子也越來越大。一般淡水中的魚看到人類就嚇跑了,而巨骨舌魚碰到沒見過的人類,還有強烈的好奇心,久久不願離去,認真當個吃瓜群眾。智商和陸地上的狍子有得一拼。當水面稍有聲音出現時巨骨舌魚就會浮出水面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人們用漁網拍打水面時它竟然會自動入網,典型的“請君入甕”。巨骨舌魚對於從未接觸過的生物尤為好奇,沒有一點警惕性可言。只要見到人類會上去圍觀,猶如一群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而且巨骨舌魚因體型碩大而行動遲緩,所以人類能輕而易舉就捕獲,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笨的魚。當人類接近它們時也不會害怕,因此強烈的好奇心害了它。

巨骨舌魚的好奇心超級強

  • 需要露出水面換氣,行蹤太容易被發現

巨骨舌魚主要生活在巴西平緩的緩流區,地處熱帶,太陽光照強,水體流速緩慢,因此,水體的溶氧性差,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巨骨舌魚進化出了肺功能性的鰾(biao),鰾四周富有血管,內表呈蜂窩狀,可以幫助輔助呼吸,當亞馬遜河旱季來臨,巨骨舌魚就要浮出水面吞嚥空氣來呼吸。一般二十分鐘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特別容易暴露位置而被漁民用魚叉或木棍捕獲。

漁民只需要看到巨骨舌魚上浮換氣就輕鬆捕獲

  • 巨骨舌魚需要在淺灘產卵,行動遲緩,容易被捕殺。

任何魚類都有致命的短板,需要繁殖性洄遊,如春季鯽魚要到岸邊產卵,覓食需要到淺水區,缺氧喜歡往下風口處跑。巨骨舌魚也一樣,繁殖季節喜歡到河流中有沙礫的淺水處築巢、產卵。在淺水區行動遲緩容易捕獲。

近岸產卵的巨骨舌魚行動遲緩,容易捕獲

三、巨骨舌魚的觀賞價值讓需求大增,產生短期偷獵嚴重,影響種群繁殖巨骨舌魚因為獨特的外形受到人們的追捧,成為土豪的寵物,連幼魚期的巨骨舌魚也不能倖免,一條20公分左右的海象魚要賣到300元左右,1米的海象魚價格在1500元左右,更高級別的價值上萬。利益的驅使讓偷捕行為加劇,引起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參:巨骨舌魚的全球保護現狀當前,在南美地區已經設立保護區,保護野生種群數量,政府不允許人們在魚的產卵期去捕魚,規定每年只能捕捉一次,且長度小於1.5米的不能捕捉。為了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已經有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建立了巨骨舌魚商業養殖基地。圖片類自網絡如侵則刪END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