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他被稱為天才,84歲終身未娶,是孤獨造就了他,還是他喜歡孤獨?

文/一墨丫頭

牛頓雕像

導語:但凡被稱為天才的人,似乎都有一段孤獨的時光。因為孤獨,才能專注;專注,才能出成就;出成就,才會被人稱為天才。他也未例外。但他孤獨的時光,應該比其他天才要久很多很多,因為他活到了84歲,卻終身未娶,天才的基因,也沒有後代繼承下去。他就是我們在小學課本裡便得知的一位著名的科學家:牛頓。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父親的去世,母親的改嫁,讓他開啟孤獨的童年牛頓的父母當年才結婚半年,父親便病逝,當時,母親已懷孕。成為寡婦的母親,悲痛欲絕,但還是選擇將肚中的遺腹子生下來。1643年1月4日,母親生下了一個早產兒,不足三斤,就像剛孵出來的麻雀一樣,腦袋很大,但身體卻出奇的小,這個早產兒便是日後成就非凡的牛頓。當時,英格蘭沒有採用教皇的最新曆法,所以他的生日也被記載為1642年12月25日。母親帶著牛頓相依為命生活了3年後,準備改嫁,要把小小的牛頓交給他的外婆帶。母子分別那天,牛頓哭得很厲害,要跟母親一起走,但母親還是含著淚,狠心地一個人走了,說以後會回來看他的。從此,牛頓和外婆開始了相依為命,且孤單寂寞的生活。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孤獨的童年,讓他喜歡上了思考與觀察外婆每天很忙碌,要種田地,要飼養牲畜和家禽。自從母親走後,便不愛說話的牛頓,經常像個小跟班一樣,小跑著跟在外婆後面。外婆在做事時,他便在旁邊一個人發呆,好像在思考什麼似的,一點兒也不像一個小小的孩童。平常,外婆很少能見到他笑,只有帶他去市集購物的日子例外,因為他對任何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與興奮。他喜歡觀察馬車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時的樣子,喜歡觀察馬車上放著的各種鮮豔色彩的物品,喜歡觀察水流撞擊到岩石時的樣子。他喜歡觀察的事物太多太多。還是個學齡前兒童時,他便學會了鋸子的用法,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內,從早到晚做一些木工活,儼然就像一個小木匠。

在人群裡他是呆子,獨處時他是機械製作達人6歲時,他進了私塾讀書。入學那天,在課堂上,老師向他提問,一加二等於幾?內向的他面對老師的提問,一下慌了起來,他顫抖地回答,說等於二,但馬上他就意識到錯了,又回答說等於三。老師見這麼簡單的問題,他都不能一次性答對,一會兒二,一會兒三的,很生氣,把他叫了起來,往他的屁股打了一鞭子。他覺得委屈,當場哭了起來。老師見他這麼愛哭,又批評了他,讓他到門口罰站,其他的同學因此都嘲笑他。因為他性格孤僻,膽子又小,不喜歡和人交朋友,成績也一般,在老師眼裡毫無特別之處,所以,他顯得特別不合群,同學們在背後都叫他“呆子”。但他從不理會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看法,每天一放學,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間,拿起鋸子或錘子,做他喜歡的手工,靜靜思索著怎樣解決製作中產生的問題。別的同齡人放學後只知道玩泥巴時,他便製作出了會跑的四輪車、精確的日晷儀等等。進入中學後,他仍然還是不喜歡交朋友,同學們都不喜歡他。因此,鋸子、錘子等等機械用具仍然是他的最愛,他把很多時間都花在手工製作上面。而且,他不再只是喜歡手工製作,更喜歡深層次地思考身邊每一種自然現象的原理。比如,他嚮往許久的風車,還有水漏時鐘等等,都是他在中學時發明製作的。

因鼠疫休假的近兩年時間裡,他孕育出了一生的三大貢獻他14歲時,輟了學。因為母親第二任丈夫去世,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回來了,外婆又年老體衰,作為家裡最大孩子的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做了一個農夫。只是,他天生不是一個做農夫的料,回家務農快兩年,他還沒有掌握一項農夫該有的技能。也許是老天實在看不過眼,讓這個完全沒有做農夫潛質的少年繼續做農夫了,1660年,他曾經就讀的那所中學的校長,說服了他母親,讓他又繼續回了學校讀書。重返中學就讀後的他,成了一名模範生,他對待功課十分用功,學校裡幾乎沒有人比他更努力。一年後,他以優秀的成績畢業。1661年6月,他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就讀。大學裡的課程,及在大學到遇到的恩師,都讓他大大地開了眼界,在就讀期間,他把精力全部貫注在學問的鑽研上。1665年,恐怖的鼠疫橫掃倫敦,劍橋大學停課休假,他只好回到了老家,在家裡繼續進行學問鑽研。休假在老家的第二年夏天,有一天,他坐在庭院的蘋果樹蔭下乘涼,“啪”,一個蘋果落了下來。“真直啊!”這是他的第一念頭,產生這個念頭後,他突然意識到奇怪,為什麼蘋果會向地心方向墜落呢?這是個難題。而他向來是個在科學領域不畏難,喜歡研究探索的人,於是,後來才有了“萬有引力”論。他一生的三大貢獻:萬有引力、微積分、光學,就是在1665年和1666年,因為鼠疫而休假在家的近兩年期間孕育出來的,可以說,是科學史上罕見的天才。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蘋果樹

科研資料意外燒燬,腦力損耗嚴重,讓他一度精神狂亂1669年,他接替了他大學時一個教授的職位,成為了劍橋大學盧卡斯講座教授,繼續著他的科研工作。1672年,有一天清晨,天沒亮,他就起來整理光學上的千餘次實驗資料和論文。天亮後,他把燭火吹熄,休息了會兒,然後就到教堂去參加禮拜。到教堂後,他才突然想起來,燭火可能沒有完全熄滅,他趕忙回去察看。果然,桌上重要的資料都被燒燬了,他難過不已,這可是他苦心整理出來的光學講義的原稿。這次的事件,對他打擊很重,加上他一直專注科研,腦力損耗嚴重,身體也極度疲乏,所以,導致精神出現了問題。差不多兩年時間,他都處於精神狂亂的狀態,總是給一些朋友寫些言語奇怪的信。精神狀態恢復以後,他又開始孜孜不倦地著手研究月球運動的問題。

劍橋大學牛頓數學研究所

也許是深藏在靈魂裡的孤獨,讓他晚年走了無價值的偏路1689年,因為他正直勤奮,不畏強權,劍橋大學把他送到了國會做議員,但他這位學者議員在國會中經常不發言,好像參加國會很無聊似的。有人曾說他在國會上只講過一句話,那就是“能不能把窗子關起來?”晚年的他,生活樸素,不驕不奢,只是,也許是深藏在靈魂裡的孤獨,在生命的最後時期,他把精力都投向了毫無價值的虛幻主義研究。但是,他的一生,仍然是光榮而偉大的。1727年,84歲的他,終身未娶,無子無女,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墓碑上鐫刻著:讓人類為曾經生存過這樣偉大的一位為全人類增光的人而歡呼吧!

結語:人類是群居動物,沒有人是生來喜歡孤獨的。而牛頓,他卻是生而孤獨。縱觀他這一生,兩個詞一直伴隨著他,一個是孤獨,一個是鑽研。因為孤獨,他從小便選擇了與鑽研為伴。因為鑽研,他只能做一個離群的人,讓自己更加的孤獨。孤獨和鑽研,造就了他一生的偉大成就。讓他成為了被後人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為人類永遠所銘記。作者簡介:一墨丫頭,一個喜歡剖析他人的人生,觀照自己的內心,在澄明的文字裡成長的姑娘。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