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月亮與月經週期的確有關,但已逐漸脫鉤


人類文明歷史,月亮常視為神祕力量。許多文化都稱月亮盈虧與女性生理週期有關,也以「月事」稱之。月亮週期約 29.5 天,女性月經週期 28 天,兩者如此近似,難免引發猜測:月亮是否真能影響女性生理節律?最近德國符茲堡大學( University of Würzburg)為首的研究顯示,女性月經週期確實與月亮盈虧有某種同步性,但人造光源會削弱關係。論文 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

團隊收集分析橫跨超過半個世紀(1960~2010 年代)女性月經紀錄。2010 年是關鍵點,這是 LED 照明逐漸取代傳統燈泡、智慧手機大行其道的時期。結果顯示,女性月經週期 2010 年前後出現巨大差異:2010 年前,女性月經週期與月相同步性較高,許多女性週期會在新月或滿月前後開始;人造光暴露增加,同步趨勢急劇減弱。此外,現代女性週期長度明顯縮短,且與月亮連結也較不規律,僅在月球引力最強月(如每年 1 月),才觀察到微弱的同步現象。

自然界的光就像精密「時鐘」,許多生物能偵測光線變化,甚至月光微弱明暗變化都能感應。以珊瑚為例,會在滿月夜同時釋放卵子與精子,讓海水瞬間變成壯觀的「生命煙火秀」。雖然人類對光的感應力不如動物,但科學家推測,遠古祖先或許也曾依循月光節律,調整生育與交配時機,好讓族群延續。然而,人造光徹底破壞了月光自然交替。這種環境「光害」,掩蓋了微弱的月相訊號,並導致月經週期喪失與自然節律的連結。

就演化而言,女性生理週期與月相同步,可能是重要的生存優勢。因為生殖高峰若同步,整個族群的生活就更有規律,男性或群體能在同時間集中資源協助狩獵、採集及守護嬰兒;多名女性同時期生育,便能共擔哺乳育兒責任,有利提升後代存活率;此外,女性同時進入排卵期,一男性難壟斷所有異性,有利更多男性交配,增加後代基因多樣性。時至今日,這種集體同步不再是生存必需,但此生理機制或許仍值得重視。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儘管人類不可能再回到沒有照明的年代,但減少夜間人造光暴露,有機會重拾自然節律。首先,睡前一小時應盡量避免使用藍光電子設備;其次,臥室應盡可能採用低色溫、暖黃色燈光,並確保睡眠時環境夠黑;也可嘗試新月或滿月前後,減少室內光線,讓身體重新「感應」自然光線的變化。這些調整,都有助改善褪黑激素分泌,使月經週期更規律。

總體而言,月亮與女性月經週期的同步性,現代社會已大幅淡化。人造光源普及,尤其 LED 照明及藍光裝置,嚴重干擾自然光線明暗交替,也削弱褪黑激素的調控功能。雖然生理週期規律性不再是人類生存關鍵,但仍提醒人們,生理節律與自然的微妙互動。理解這些連結,不僅能幫助女性管理健康,也讓我們意識到,現代生活悄悄重塑人類原本與自然緊密相連的生理機制。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