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和它的寵物朋友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它也可能是大象的朋友。人類並不是動物界唯一擁有動物伴侶的成員,有些動物與其他物種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誼系,甚至會將其他動物當做寵物。在田納西州的大象保護區,一隻名叫塔拉的大象就收養了一隻名叫貝拉的狗,幾乎所有的時間它們都在一起。

在非洲大自然中,犀牛和犀牛鳥的友誼也受到了當地人的稱頌。人們常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稱為“我的犀牛”,把自己稱為犀牛鳥,以此來比喻兩人之間最好的友誼。犀牛是體型巨大的生物,體長可長到4米,體重3噸,幾乎沒有天敵,儘管如此,由於偷獵的增加,這些美麗的動物還是瀕臨滅絕,已經很難在野生動物公園和保護區以外的地方找到它們。

體型如此巨大的犀牛,怎麼會和有翅膀的鳥是朋友呢?它們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非洲斯瓦希裡語中,“犀牛”一詞的字面意思是“犀牛的衛士”。別看犀牛皮糙肉厚的,但是身上很多褶皺的地方又嫩又薄,容易招惹寄生蟲和吸血昆蟲,此時的犀牛除了往身上塗泥巴之外,沒有其他辦法,而犀牛鳥可以幫犀牛吃掉這些害蟲。最重要的是,犀牛鳥是犀牛的保鏢。在現實中,犀牛幾乎和蝙蝠一樣瞎,而且傾向於單獨行動,這使它們很難發現周圍的危險,而騎在犀牛背上觀察的犀牛鳥,會在捕食者冒險靠近時,發出警告的嘶嘶聲。

為了科學驗證這種關係,科學家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追蹤犀牛。他們標記了12頭犀牛並跟蹤它們的位置,在追蹤過程中,科學家發現,無論是被標記的犀牛還是未被標記的,幾乎有56%的犀牛是在保鏢的陪同下四處遊蕩。有了犀牛鳥的幫助,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一般來說,孤軍奮戰的犀牛的安全範圍只有23米,而有保鏢的犀牛安全範圍擴大到了61米。

然而,鳥和犀牛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友誼,是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科學家發現,犀牛鳥並不是簡單付出而已,相比較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它更喜歡把犀牛身上流血的傷口當成食物。犀牛鳥以病變或血液為食,其實也是一種寄生行為,而且寄生對象不僅僅是犀牛,還包括其他非洲野生動物,比如非洲水牛。唯一不同的是,當非洲水牛感染,這些鳥偷偷靠近時,非洲水牛會四處打滾或搖角趕走寄生鳥類,相反,犀牛卻能忍受這種被吃肉的疼痛。
最後普遍認為,哺乳動物和鳥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顯然對於犀牛和犀牛鳥來說,關係更為複雜。對犀牛來說,想要一個好的保鏢,就要默默忍受鳥吃它們的肉,經過深思熟慮,它們認為有保鏢的好處要遠遠大於損失的肉,因此默認了這種交易。換句話說,只要結果是對我們有利的,有時候容忍一點壞行為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