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發明瞭一種新型火箭燃料二硼化錳,能量是現役最強火箭燃料的近1.5倍,並且還非常穩定安全,可能會改寫人類太空探索的遊戲規則。 這項研究5月2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我們離星辰大海的距離,又被這個「能量魔方」拉近了一大步嗎?
◆ 01 能量爆表:火箭燃料的終極進化?
在航天領域,每一寸空間都無比寶貴,每一克重量都必須精打細算。 火箭能飛多遠、能帶多少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燃料的能量密度。
而新鮮出爐的二硼化錳 (MnB_2),在這方面簡直是“開掛”般的存在。 研究數據顯示:
品質能量密度:達到39.26k ̃J/g。
體積能量密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208.08k ̃J/cm3,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已知燃料中的最高紀錄!
這是什麼概念?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我們把它和「明星火箭」獵鷹9號的燃料,以及現役固體燃料放在一起PK一下:

結論一目了然:MnB_2的體積能量密度是獵鷹9號煤油的6.5倍! 體積能量密度更是碾壓式地比鋁高出了148%! 這意味著儲存同樣能量,它的“油箱”可以做得極小,為火箭省出巨大空間和結構重量。
◆ 02 提速的秘密:不止“內功”,更有“身法”
能量高就一定飛得快嗎? 這裡要看兩個關鍵指標:一個是發動機效率「比沖 (Isp)」,另一個是「品質比」(火箭總重/燒完燃料后的重量)。
獵鷹9號的「梅林」發動機比沖極高,是液體發動機的效率標杆。 而MnB_2作為固體燃料,比沖可能稍遜一籌。 但它的真正王牌,在於能通過極致的體積密度,極大地優化“品質比”。
更小的燃料箱意味著火箭的“干重”大大降低,品質比急劇提升。 根據航太公式,這會帶來巨大的速度增益。
如果說獵鷹9號靠的是深厚的“內功”(高比沖),那MnB_2就是靠極致的“身法”(優化品質比)。 即使內功稍遜,但憑藉絕頂身法,同樣能成為高手,把更重的載荷送上太空。
◆ 03 真實戰場:最強輔助,而非單挑王者
那麼,MnB_2能取代獵鷹9號嗎? 答案是:它們的賽道不同。
獵鷹9號的液體燃料可以多次啟動,玩轉回收。 而MnB_2作為固體燃料,一旦點燃就一往無前,更適合做固體火箭助推器 (SRB)——就是火箭起飛時捆綁在兩側,提供毀天滅地般推力的“大力士”。
所以,MnB_2的定位不是單挑獵鷹9號,而是成為未來重型火箭的“最強輔助”。 它能用更小的體積、更輕的重量,爆發出更強的初始推力,輕鬆地將空間站、火星基地等超大型載荷推出大氣層,為後續的太空探索鋪平道路。
最關鍵的是,這個“能量巨獸”脾氣還很溫和。 在沒有助燃劑的情況下,它非常安全穩定,不會意外燃燒,確保了操作的安全性。
◆ 04 能量之源:給原子“上刑”的藝術
MnB_2如此巨大的能量從何而來? 答案藏在它獨特的製造過程和原子結構里。 簡單來說,科學家們用了一種堪稱“暴力美學”的方法,強行把能量“塞”進了原子結構中。
這個過程聽起來就像在鍛造一把傳說中的神兵利器:
極限高壓:首先,將錳粉和硼粉壓成一個緻密的小塊。
地獄之火:然後,用一種叫「電弧熔煉爐」的設備,以強大的電流瞬間將其加熱到超過3000°C的恐怖高溫,使其熔化。
瞬間冷卻:最後,在它分解之前迅速冷卻,將高溫下的高能結構“凍結”並鎖定下來。
這哪裡是在做實驗,這分明是在給原子「上大刑」,強行讓它「憋大招」!
科學家將這個過程產生的效果稱為「過度配位 (overcoordination)」。。 在正常情況下,錳原子並不喜歡和那麼多硼原子“擠”在一起。 但在這種極端操作下,一個錳原子被迫與遠超其“舒適區”的12個硼原子成鍵,形成一個極度擁擠、極不穩定的高能亞穩態結構。
這就像你把一個巨大的重物放在蹦床上,蹦床被極度拉伸,儲存了巨大的勢能。 而MnB_2燃燒的過程,就相當於瞬間把重物移開,儲存在原子間的龐大能量瞬間以熱的形式爆發出來。
老實說,方法已經給你了,趕快回家做實驗吧,要是你也能造出來,未來的星辰大海就是你的。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可能為人類航太事業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一片由亞穩態化合物組成的能量新大陸,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