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只要有物質和能量,就有溫度的概念。因為溫度反映的是粒子的平均動能,或者說粒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對於空無一物的絕對真空而言,談論溫度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宇宙中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真空。量子力學表明,真空並不是空的,有時會隨機出現一對虛粒子,它們會互相湮滅瞬間消失。除了量子漲落之外,宇宙空間中還分佈著各種粒子,甚至還有神秘的暗物質粒子。據估計,平均每立方米的宇宙空間中,分佈著大約6個質子,所以太空還是非常空曠的。
除了物質之外,太空中還有能量,這就是遍佈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它們是宇宙中最早產生的一批光子。宇宙經過38萬年的膨脹之後,空間變得足夠空曠,溫度降到足夠低,自由光子第一次出現在宇宙中。在過去的138億年裡,它們一直在宇宙中行進。宇宙最早的光子充滿了空間,即便恆星的溫度非常高,但空間極為廣袤,太空的溫度是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決定的。通過測量,整個宇宙的平均溫度只有零下270.42攝氏度。
當然,宇宙中也可以產生極高溫度的天體。中低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白矮星後,其表面溫度可達10萬度。兩顆中子星在引力的作用下發生碰撞時,將會產生3500億度的高溫。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坍縮成中子星後,中子星的核心溫度最高可以達到1萬億度。不過,人類在實驗中能夠製造出更高的溫度,可以達到10萬億度。那麼,如此高的溫度是如何製造出來的?這麼高的溫度是怎麼測出來的?什麼樣的材料可以承受這樣的極端溫度?
無論是核彈爆炸,還是可控核聚變,都無法產生這樣的高溫。只有在粒子加速器中,才會出現極端的溫度。粒子的質量很小,它們可以被粒子加速器加速到足夠接近光速。當以亞光速運動的粒子之間發生碰撞時,可以瞬間產生極高的溫度。10萬億度的高溫正是產生自當今能級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亞光速的質子與重原子核發生劇烈碰撞,可以產生10萬億度的高溫。這種極端的溫度會讓原子核分解成“誇克湯”,也就是誇克-膠子等離子體,其密度也是非常極端,高達每立方釐米400億噸。
這麼高的溫度肯定不是拿溫度計去測量的,因為根本沒有這麼大量程的溫度計。如上所述,粒子的平均動能與溫度有關,兩者可以建立起數學上的關係。通過測量粒子的平均動能,就能算出對應的溫度。雖然10萬億度的溫度非常高,但只是瞬間達到,很快就冷卻下去。最為關鍵的是,溫度高不代表熱量大。只要粒子的動能足夠大,其溫度可以非常高。但如果空間中的粒子密度很低,熱量就會很少。這就如同我們的手可以承受住高溫爐子旁邊的熱空氣,但無法忍受把手伸進同樣溫度的熱水中。
在產生10萬億度高溫時,粒子加速器中的熱量並不高,不需要能夠耐10萬億度高溫的材料。當然,實際也沒有這樣的材料,已知最耐熱材料的熔點還不到50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