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MarineBiodiversity)期刊中,出現一條全身呈現「亮橘色」的野生鯊魚照片,令眾人驚嘆不已。根據發現的科學家介紹,這條色違鯊魚是在去年研究團隊前往哥斯大黎加近海野調期間偶然發現的稀有個體,推測牠的奇異色澤是受到2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導致。
這條全長約198公分「亮橘色鯊魚(bright orange shark)」,於去年8月被前往哥斯大黎加進行研究性釣魚行動的科學家團隊捕獲,地點靠近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National Park)附近。科學家調查,這條鯊魚為護士鯊(Nurse Shark),屬於哥斯大黎沿岸常見海洋生物,唯獨牠的外型前所未聞。
科學家解釋,一般護士鯊的特徵包含淺棕色或深棕色的皮膚、上唇處露出小型尖牙、一雙被白色角膜包圍的小黑眼睛等,平時透握吸力來撕裂獵物,屬於不具高攻擊性的鯊魚種類。然而,被他們釣上來的這條鯊魚與同類長的非常不一樣,不僅全身都是亮橘色,還有著一雙全白的眼睛,反而像是外星生物或放大的錦鯉。
科學家採集到相關資料後,就將這條護士鯊當場野放。事後他們根據當天的資料進行研究,推測這條基因突變的鯊魚,可能同時罹患了2種罕見的基因疾病。首先是黃變症(Xanthism),這會讓牠深色素缺失,讓淺色素變更加明顯;接著從牠雙眼無明顯虹膜、眼球呈現「糊狀白色」等特徵研判,牠還患有白化症(Albinism)。
科學家指出,受到這2種基因疾病影響,這條護士鯊的橘色、黃色等淺色素變得異常明亮,而白化症則會讓牠體內黑色素生成被抑制,促使身體其他部位變白,最終造就出牠擁有鮮豔搶眼的「奶油雪糕色」皮膚。科學家表示,蛇、蜥蜴、鳥類、淡水魚類等物種也會出現類似變異,但海中的鯊魚出現這種組合,完全是前所未見。
科學家推測,一個物種出現外型顏色變異的原因,除了基因,近親繁殖、環境壓力、荷爾蒙失衡等因素,也會導致變異情況出現。另外,儘管這條護士鯊擁有十分醒目、無法在海中偽裝的外型,容易被獵物或其他掠食者注意到,但是牠的身體已成功發育為成年體,推測牠的突變情況並不影響壽命,且牠適應能力足以在野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