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朱元璋明孝陵打破千年傳統 彎曲神道暗藏天象玄機


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合葬的「明孝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帝王陵墓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南京紫金山南麓靜臥著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明孝陵,這座朱元璋與馬皇后合葬的皇陵,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成已逾600年。《搜狐網》歷史專欄指出,與歷代帝陵不同,它的神道蜿蜒曲折,長久以來引發無數疑問,近代考古研究揭示,其陵墓格局竟與北斗七星緊密相合,隱藏著一段耐人尋味的天象祕密。

孫權守門與北斗七星
明孝陵的選址充滿傳奇,朱元璋率劉伯溫、徐達等人「尋龍點穴」,眾臣皆選定獨龍阜。當時建議遷走已在現地的三國孫權陵墓,朱元璋卻決定保留「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他給我守門吧!」因此陵道不得不繞過梅花山,打破千年筆直神道傳統。

1999年一次航拍考古揭開謎底,明孝陵整體格局竟對應北斗七星,「下馬坊」、「大金門」、「望柱」、「欞星門」、「五龍橋」、「享殿」、「寶城」七處建築與七星位置一一契合,彎曲神道正是北斗勺頭。這種設計源於朱元璋對天象的崇拜,在中國古代星象信仰中,北斗被視為「天帝之車」,而朱元璋自視「奉天承運」的天下之主,他相信死後魂歸北斗,就能乘坐這輛「天帝之車」永恆守護大明江山。

朱元璋究竟葬在何處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的奇景引發數百年疑雲,民間歌謠「十三個城門抬棺材」即源於此,直到1998年磁測技術探明,獨龍阜下方數十米確有巨大玄宮,連地下玄宮也呈勺子形狀,與地面布局完全對應,這一發現徹底否定了朱元璋葬於別處的傳說。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陵內的「無字碑」也是謎題,碑身石材為易碎的打火石,可以想像,當明代工匠精心雕琢這塊石碑時,石材不斷崩裂的絕望場景,最終工匠無奈放棄這塊遍布「瘡疤」的石材,使它成為帝王陵墓中罕見的「無字碑」。

妃嬪殉葬與未竟之局
朱元璋去世時,除了留下宏偉陵墓,還命令40餘名嬪妃殉葬,這些嬪妃究竟葬於何處,史書無任何記載。不過,20世紀考古於孝陵東西兩側陸續發現明代墓葬與建築遺跡,1998年在陵宮西側百米處又探出大型柱礎與雲紋石刻,專家推測極可能是妃嬪合葬之所,成為那場殘酷殉葬的唯一見證。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明清兩代一直傳聞明孝陵地宮被盜,但探測顯示地宮依然完整,1999年與2000年的考古又陸續在陵前兩側發現遺址,被認為可能是掌管陵務的「神宮監」,在沒有更多文獻佐證的情況下,這兩處遺跡的身份成為明孝陵眾多未解之謎中的又一個懸念。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