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無愧富饒之名!中山大學科學家再在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

西沙群島再發現新物種!自去年10月命名新物種——羚羊礁海蝽後,中山大學科學家再次宣佈在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賈鳳龍課題組與教授謝強課題組共同完成了新物種發現工作,並將新物種命名為石嶼海澤甲。

石嶼海澤甲。據介紹,石嶼海澤甲的體長只有1.10‒1.22毫米,體寬0.62-0.69毫米;其生活在珊瑚石的細小孔洞中,運動非常迅速,捕捉難度很大。這是繼我國台灣記錄該亞科之後,我國第二次在領土領海範圍內發現嚴格海生的甲蟲種類,刷新了對於中國昆蟲區系和海洋動物區系的認識。全世界已知昆蟲物種約100萬種,其中生活於海洋中無植被的島礁海水生活的昆蟲種類僅知數十種。2018年至2019年,謝強隨中大科考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了多種海生昆蟲樣本,其中就包括西沙群島石嶼的一種海生甲蟲。經賈鳳龍團隊研究發現,該海生甲蟲為澤甲科海澤甲亞科的新物種。這是繼命名羚羊礁海蝽後,中國科學家再次以南海單一島礁的名稱命名新的動物物種。石嶼海澤甲的模式產地是石嶼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東部,以石嶼作為該新物種的合法名稱,具有維護國家南海權益的特殊意義。

石嶼海澤甲分佈地圖。中山大學與西沙群島淵源極深。1928年,中山大學推動並參與了我國首次對西沙群島的科學考察,為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作出了貢獻。西沙群島還曾成為中山大學的校產。近年來,中山大學南海研究院多次組織南海科學考察活動。2018年7月,南方+記者曾隨中山大學科考船出海,紀錄西沙科考和新物種發現的“第一現場”。本次科考研究工作由兩課題組共同完成,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訪問學者、中山大學畢業生博士劉振華為第一作者,賈鳳龍為通訊作者,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文中除了配有分類學論文中常用的形態圖和生境圖外,還配有符合國家地理信息標準的南中國海及週邊區域地圖,並詳細標註了西沙永樂群島中各個島礁的中國官方名稱。海生昆蟲對海洋環境有特殊的適應機制。該新物種的發現,有助我國在未來開展海洋生物學、進化生物學、行為學、仿生學等領域的相關研究。【記者】鐘哲實習生王思涵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作者】 鐘哲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