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根據《法新社》6月18日的報導,日前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一個發現與10年前的奇怪化石之謎。這個化石最早是在南極被發現,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被壓扁了的橄欖球,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終於通過高科技手段,確認了它的身份,原來它是一枚巨大的軟殼蛋,來自於恐龍時期。

這枚軟殼蛋的主人是恐龍嗎?根據介紹,當初這枚軟殼蛋被發現後,一直被智利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珍藏,它的長度大約為28釐米,寬度大約為18釐米,日前在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個軟殼蛋是裡面的生物破殼而出後留下來的,幸運的被埋在了遠古的地層之中,因為南極大陸沒有人類居住,而且它被發現的時間也很晚,所以沒有被破壞掉。從時間上來看,這枚軟殼蛋的主人誕生的時間距今大約有6800萬年,從地球上的歷史演化來看,當時的地球正處於白堊紀末期,距離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還有300萬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一開始很多科學家也都懷疑,這枚軟殼蛋或許是一顆恐龍蛋。

不過事實上,通過考古的化石研究顯示,發現的所有已知恐龍蛋都是硬殼的雞蛋,而且從這枚軟殼蛋的結構和大小來說,它的主人是恐龍的可能性也並不大,因為在68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上,生活在上面的恐龍它們都是“小體型”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它們產下這麼大的恐龍蛋。科學家推測,這個恐龍蛋或許是來自於一個遠古的海洋爬行動物,可能是蜥蜴,也可能是海蛇。此前,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一種叫做“mosasaurs”的遠古生物,它們和恐龍同期,而且生活在海洋中,體型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同樣生活在南極地區,而且也是卵生動物,所以,科學家們目前更偏向於這枚軟殼蛋是叫做“mosasaurs”的遺留。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這枚軟殼蛋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嗎?科學家表示,從目前的出土的化石來看,這枚軟殼蛋是發現的最大的一枚軟殼蛋,在已知的所有遠古蛋類化石中,它也排名第二位,可以說它的大小非常的驚人。那麼,世界上最大的蛋是誰產的呢?會是恐龍嗎?很抱歉,恐龍仍然排不上號,世界上最大的鳥蛋來自於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象鳥。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體型非常龐大,就好像“大象”一般,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根據科學家們通過化石的研究分析,象鳥是世界上存在過的第二大鳥類,它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地區,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9000萬年的時間,一直到17世紀,地球上還有像鳥的身影,不過後來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象鳥便從地球上滅絕了。象鳥的身高超過3米,體重約半噸,它們雖然名字中帶有“鳥”字,不過它們並不會飛,從科學的角度講,象鳥和鴕鳥應該是近親。象鳥的蛋直徑都會超過30釐米,一枚象鳥蛋可以比得上100枚普通雞蛋的大小,由此可見,象鳥蛋有多麼的大。

恐龍的蛋有多大?說完了世界上最大的蛋,我們再來看看恐龍的蛋有多大。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它們分佈在世界各地,而且它們的體型龐大,作為一種卵生動物,在我們的印象中,自然而然恐龍的蛋也會非常的大,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枚恐龍蛋是在1859年在法國普羅旺斯的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一直到今天,世界上陸續發現了很多的恐龍蛋化石,不過卻大小差異懸殊,最小的恐龍蛋僅有我們平時吃的鴨蛋那麼大,而最大的恐龍蛋則可以和象鳥蛋有一拼。為何恐龍蛋不是統一大小?這是因為恐龍是我們對於一類遠古爬行動物的統稱,它包含著許多的物種,而且個頭也相差懸殊,比方說前段時間科學家們曾經發現了一個恐龍化石,它的脖子就有7米長,不過最小的恐龍則僅身長不足1米,自然它就產不了太大的雞蛋。

恐龍是如何產蛋的?可能很多人都好奇,恐龍是如何產蛋的呢?其實多年來,我們對於恐龍一直都有一個誤區,因為在我們看來,恐龍似乎都是一群“低能兒”,畢竟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時間仍然還是低等動物。不過,伴隨著大量的化石出土,科學家們也發現,原來恐龍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愚笨”,相反的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也是群居生活,它們中會選拔領導者,而且一個團隊中的成員也會各司其職,比方說還有恐龍的工作是專門用來照顧恐龍幼仔的。

地球上的動物普遍都存在發情期,恐龍也是如此。當恐龍的繁殖季節到來,恐龍會首先為自己和幼仔建造一個隱蔽又安全的“月子窩”,雌性的恐龍在產蛋之後會一直到小恐龍孵化出來,都會在旁邊守護,雄性的恐龍也會在周圍“放哨”,隨時保護著自己家人的安危。等到小恐龍被孵化出來,雌性恐龍和雄性恐龍都會“育兒”長達數年的時間,就好像我們人類養育孩子到成年一樣,之後小恐龍變成大恐龍,它們才會和父母告別,離開自己的家,去往其它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為何一直都找不到早期的恐龍蛋?恐龍在三疊紀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找不到早期的恐龍蛋,也就是說,目前發現的大量的恐龍蛋都來自於白堊紀,侏儸紀時期的都很少,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一直到這枚南極軟殼蛋化石的研究結果被提出來,有科學家推測,或許是因為早期的恐龍蛋並不是硬殼的,所以沒有保存下來。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早期的恐龍產下來的蛋都是“軟殼蛋”,因為恐龍其實也屬於爬行動物的範疇,所以它們在產蛋和進化的過程中,應該和爬行動物們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這也就表示,恐龍蛋的演化也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由軟到硬的,不過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軟殼的恐龍蛋,所以還無法梳理出詳細的恐龍蛋進化時間線。

不過,目前關於早期恐龍蛋是“軟殼”的猜想也不是毫無進展,在考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距今大約1億年左右的原角龍胚胎化石,這些胚胎的外邊並沒有包裹著蛋殼,難道原角龍是“胎生”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地球上已經發現過原角龍的化石蛋,這就表示,在1億年之前,或許原角龍那個時候還沒有進化出產硬殼蛋的能力。順著這個思路去探索,很多問題也開始迎刃而解,比方說,在亞洲和北美洲,最常見的一種恐龍化石就是角鼻龍,不過至今為止,從未找到一顆角鼻龍的化石蛋。難道角鼻龍也不產蛋嗎?答案當然不是,從軟殼蛋的角度去解釋,那就是角鼻龍的蛋也都被破壞到了,沒有辦法變成化石。

角鼻龍出現在距今1億多年之前的侏儸紀,那個時期是恐龍進化過程中一個承上啟下的中間時期,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恐龍蛋還是柔軟的,一直到進入到演化的尾聲,恐龍才開始產硬殼蛋,這也意味著,世界上第一枚恐龍蛋,或許也是軟殼的。下一步,科學家們將通過南極的這枚軟殼蛋好好地進行研究它和硬殼蛋之間的不同,希望可以揭開更多的答案。
參考文獻《法新社》6月18日文章《我們終於知道了南極巨大的“東西”化石到底是什麼》《澎湃新聞》6月20日文章《世界最大軟殼蛋研究,來自恐龍滅絕之前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