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就是死了很多很多年的生物化成了石頭。而「活化石」則是那些被認為死了幾百萬、千萬年,最後卻活生生出現在人類面前的生物。地球上被發現的活化石並不多,但它們都經歷了地球幾次的大滅絕。而公認最珍稀的「活化石」、排名全球第一的,是一種「長著腿」的魚類——腔棘魚。
腔棘魚(coelacanth),是腔棘目下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它們最早於3.77億年的泥盆紀早期開始出現,曾長期被科學家認為早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和恐龍一起滅絕了。據化石研究,這種魚體重約120-150斤,體長1.5米左右。但在1938年,人類再次發現一條腔棘魚活體(矛尾魚),並在50年代再發現數條,這才證實沒有滅絕。
經過科學家多年來的研究,近4億年來,腔棘魚的外觀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更神奇的是,它們和其他魚類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強壯的鰭,不僅會遊還會「走」,成了當今生物海洋起源說最有力的證據。
另外,腔棘魚是有肺部的。雖然腔棘魚現在與其他魚類一樣以鰓呼吸,但原來也有肺部,只是隨進化而慢慢失去功能。研究人員透過幼年及成年腔棘魚作樣本,透過解剖、掃描及立體重建等,發現腔棘魚在早期胚胎階段,有一個發育良好的肺部,但長大後,肺部則變成一個多餘的組織。因此科學家推測它們曾爬上過陸地生活,並認為它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據科學家的推測,在遠古時期,海洋生物向陸地進發,腔棘魚也不甘落後。腔棘魚的祖先通過強化魚鰭演化出四肢(魚鰭下面有其他魚類所沒有的肌肉以及骨骼支撐),同時演化出了肺。其中一批適應陸地生活,變成陸生脊椎生物祖先,另一批不適應陸地生活則又跑回了深海。
從腔棘魚漫長的歷史中,可以看到它挺過了4次物種大滅絕。科學家懷疑和它的不活潑及超低代謝速率有關。研究顯示,其代謝速度在安靜時的氧氣消耗為3.8毫升每小時。而且其全身覆蓋了厚厚的石灰質鱗片,使其它魚類咬不動。加上生活在深海,白天藏洞裡,晚上才出來覓食,天敵很少,故比其它魚類的生存機率高很多。
雖說腔棘魚為了生存將自身結構演化到極致,但它們的一直面臨生存危機問題。2010年,科學家在南非索德瓦納灣發現一個約30隻的腔棘魚群落,但它們正遭到環境汙染和鑽油漏油的威脅,再次瀕危。地球上其他地方還有沒有腔棘魚的存在不得而知,但地球那麼大,沒準它們就呆在某個角落安靜的看著人類,看著世界日月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