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把一隻“鼴鼠”放入火星地下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成功放入,並追蹤活動軌跡!

美媒稱,科學家們希望能夠苦盡甘來,讓第一隻“鼴鼠”鑽到火星表面以下。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當然不是一隻毛茸茸的“鼴鼠”;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號著陸器上一台裝置的暱稱,它的正式名稱是“熱流和物理特性套件”。2018年11月在火星著陸的“洞察”號旨在讓科學家一窺紅色星球的內部情況,收集數據以幫助他們瞭解火星的地質和內部結構。“鼴鼠”是著陸器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個關鍵工具之一——但一年多以來,任務團隊在部署它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

報導稱,不過在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之後,“鼴鼠”終於到達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洞察”號的官方推特帳號在6月3日寫道:“在我的機械臂的幾次幫助下,鼴鼠似乎進入了地下。”它說:“排除數百萬英里以外的故障是一項真正的挑戰。我們還需要看看鼴鼠能否自己往下挖。”“鼴鼠”是一個類似鑽頭的總成,裡面裝滿了熱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一個類似尾巴的繩索連接至著陸器的主體。這台儀器的設計目的是在“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停留的艾利希平原將自己錘擊至火星表面以下16英呎(約合5米)。科學家們的想法是,在向下挖掘的時候,“鼴鼠”的溫度傳感器會勘察它所鑽透的岩石,評估能量如何從火星的地核向外釋放的。報導指出,這是一種全新的火星探測儀器,儘管研究團隊在地球上的泥土房間裡對它進行了大量測試,但此類模擬永遠不可能與火星上的環境精確吻合。因此,“鼴鼠”剛開始在火星上挖掘就遇到了困難,不是被卡住就是往後退。自那之後,“洞察”號任務團隊嘗試了一系列辦法,想讓“鼴鼠”能夠繼續挖掘,但每次都遇到了障礙。最新的辦法是,用著陸器上的一隻機械臂在“鼴鼠”挖掘時輕輕推動它的末端,以防止它被彈出來。這是一項非常精細的工作,因為“洞察”號團隊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損壞連接“鼴鼠”與著陸器的繩索。領導“鼴鼠”團隊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科學家蒂爾曼·施波恩在博客上發表的一篇新文章稱,這種辦法終於取得了一些進展。他寫道,“鼴鼠”現在幾乎完全被埋在火星的土壤裡,著陸器機械臂末端的鏟子停在了火星表面附近。總而言之,這意味著從3月11日到5月30日,“鼴鼠”在岩石中前進了差不多2.8英吋(約合7釐米)。報導稱,由於“洞察”號的儀器現在本應全部部署完畢,項目人員還有其他工作要完成,因此著陸器每週只能處理一次“鼴鼠”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放緩了進度。接下來將進行研究團隊所說的“自由鼴鼠”測試,因為這台儀器的推進深度已經超過了著陸器的機械臂所能提供幫助的範圍。從現在起,“鼴鼠”將不得不依靠自己;能否成功取決於它能在周圍的塵埃和岩石柱中找到多少牽引力。不過據施波恩的博客文章說,“鼴鼠”的活動可能很快就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施波恩寫道:“火星北半球的冬天即將來臨,沙塵暴季節很快就將開始。”他說:“大氣中的灰塵已經越來越多,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力正在減少。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使用機械臂進行消耗能量的操作的能力。請繼續關注並祝它好運。”本文來自:參考消息網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