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學士紀曉嵐反應機靈又有學識,衍生出不少有趣故事,他甚至還敢稱皇帝為「老頭子」,生平事蹟經常被後世拍成電視劇,而多數人將他的姓讀作四聲「ㄐㄧˋ」,但其實全念錯了,「紀」用於姓氏應該念三聲「ㄐㄧˇ」。
紀曉嵐本名紀昀,字曉嵐,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學者,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他的姓「紀」有兩個讀音,一個是四聲「ㄐㄧˋ」,字義是將打散的絲線整理清楚,後來引申為紀律、綱紀等意思,還有記載的涵義。
另外「紀」也有標記年代的方式,在古籍中可見,東吳史學家韋昭為《國語》注「十二年歲星一周,為一紀」,指木星繞太陽一周約需十二年,古稱十二年為一紀。不過用於姓氏時,紀就讀為三聲「ㄐㄧˇ」,該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相傳在舜還未稱帝時,他有一名老師叫作「紀后」,出身於上古氏族「紀族」。
另一種是根據唐代姓氏譜牒專書《元和姓纂》及南宋志書《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西周初年,周武王為了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在現今山東壽光東南一帶,給炎帝的後人劃分封地,他們在封地建國稱「紀國」,但紀國最終因腐敗而衰亡,紀國的王族子孫便以故國名字作為姓氏,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