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中經常出現後宮妃嬪和太醫有染的劇情,不過大陸歷史學家表示,這其實都是虛構的情節,因為清朝規定非常嚴格,每當太醫院需要出診時,都必須派出至少三人的醫療小組,且寢宮的主管太監、宮女等人也都在現場,妃嬪和太醫根本沒有能夠私通的空間與時間。
清朝的規定非常嚴格,後宮妃嬪如果有人生病,太醫院必須派一班子人到寢宮為她看病,相當於現代的醫療小組,組長是太醫院的院長,還有御醫、大臣等,一次至少會派出3人,有時還會有專門管藥的「藥劑師」,再加上妃嬪寢宮的主管太監、宮女也都必須待在現場,眾目睽睽之下,很難有眉目傳情的機會。
至於太醫要替妃嬪把脈時,也不能直接觸碰她的手腕,畢竟「男女授受不親」,太醫看診時,兩人之間必須隔著一層紗帳,妃嬪的手腕上也得蓋上方巾、手帕才能把脈。閻崇年強調,妃嬪是絕對不可能一個人單獨與太醫見面,因為這是宮中制定好的規矩,誰都不能違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除此之外,太醫替皇帝看病的步驟十分繁瑣,需經過6道程序,第一和替妃嬪看病一樣,必須先組成醫療團隊,由太醫院長、御醫和大臣三方共同負責、相互監督;二是由三人共同會診、診斷。
三是一起選藥,並把藥劑封好,寫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負責;四是在共同監督下煎藥;五是共同嚐藥,把藥劑分為兩份,一份由御醫、大臣先嚐,另一份則給皇帝服用;六則是要把診斷的脈案、方劑記錄在檔案內,好讓以後能夠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