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錢財露白」容易招致不肖人士覬覦,反而惹禍上身,相較於現代人都將錢存在銀行戶頭,古人都是怎麼存錢的呢?事實上古代有錢人多半使用類似撲滿的「罈子」來存錢,為了避免被竊賊發現而損失慘重,還發明了「多層掩埋法」,背後原理相當聰明。
撲滿又稱作存錢筒,是儲存硬幣的容器,晉人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不過撲滿大小有限,勢必裝不下有錢人家的所有錢財,於是後來又發明了「罈子」,只要將錢財裝進罈子後並仔細封口,就能埋在自家後院或是任何隱蔽處,等到需要用到大筆錢財時再挖出。
為了防止罈子被竊賊發現,古人還懂得透過「多層掩埋法」降低風險,那就是將裝有大量錢財的罈子深埋在地底,接著再將裝有少量錢財的罈子埋在其上方淺層,這樣一來,即便被發現,竊賊往往只會竊取淺層的財物就收手,避免真正貴重的資產被盜取一空。
如果財產數量龐大的話,古人還會在自家宅院中選擇最安全的地方挖掘「錢窖」,內部空間與地窖類似,但窖口狹小隱蔽,裡面可存放上噸財物。2010年大陸陝西省一處農村,就曾挖出一座巨大錢窖,出土了數噸銅錢、逾20種宋代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