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氣候極端異常,部分原因是受到反聖嬰現象 (La Niña) 影響,好消息是從 2020 年 9 月就開始出現的反聖嬰現象終於要結束了。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 (WMO) 在季度更新中表示,聖嬰現象 (El Niño) 可能會在今年重返,恐怕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英國氣象局預期 2024 年有可能成為打破 1.5 度升溫幅度的第一年。
反聖嬰現象是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面溫度的大規模降溫,通常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自 2020 年以來,地球一直處於反聖嬰現象,是本世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但這即將改變。進入 2023 年春季,全球氣候將從反聖嬰現象過渡到聖嬰現象的中性階段。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 (NOAA) 估計春季反聖嬰現象有 82% 的可能性轉變為中性階段。世界氣象組織 表示,3~5 月出現中性條件的概率為 90%,在 4~6 月降至 80%,5~7 月降至 60%。聖嬰現象發展的可能性預計在 4~6月為 15%,5~7 月為 35%,6~8 月為 55%,不過還要兩、三個月才能更確定。
從反聖嬰現象到聖嬰現象的波動週期,對全球氣候模式會產生全面性的影響,譬如反聖嬰通常會減少太平洋的颱風活動並增強大西洋的颱風活動,聖嬰的情況正好相反。非洲之角消失的雨季和嚴重飢荒,也歸因於反聖嬰現象。去年 10 月澳洲出現創紀錄的降雨和洪水,背後的原因就是反聖嬰現象。
整體而言,反聖嬰階段可替地球降溫,在聖嬰現象期間,全球氣溫上升約攝氏 0.2 度,在反聖嬰現象期間全球氣溫約下降 0.2 度。氣象學家追蹤這兩個階段之間的波動,有助於各國為洪水、乾旱或極端高溫等潛在影響做好準備。
但讓科學家更擔心的是反聖嬰現象具有降溫效應,但 2021 年和 2022 年的氣溫都比 2015 年之前的任何一年都暖和,如 2022 年仍然是第六個最熱的年份,是亞洲和歐洲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2022 年和 2021 年連續的反聖嬰年都位列有紀錄以來最熱的 10 年之列,且所有最熱年份都發生在 2010 年之後,顯示反聖嬰現象的短暫全球降溫效應,不足以掩蓋人類引起的變暖。
聖嬰現象發生通常會提高全球溫度,譬如 2015~2016 年強聖嬰現象在 2015 年 6 月達到高峰時,海平面氣溫高過正常水平攝氏 2.3 度,2016 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科學家擔憂,如果現在真的進入聖嬰階段,可能會助長全球氣溫再次飆升,更有可能打破高溫紀錄。
不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雖然反聖嬰現象即將結束,但由於這次持續時間較長,潛在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對降雨的部分影響可能會持續存在。
最快影響要到明年。英國氣象局表示,聖嬰現象的影響在 12 月達到頂峰,但通常需要時間才能擴散到全球,預測 2024 年可能是升溫幅度超過攝氏 1.5 度的第一年。英國氣象局去年研究顯示,到 2026 年至少有 93% 的可能性出現有紀錄以來最高溫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