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位通常都採取「父死子繼」的世襲制度,但當皇帝沒有子嗣時,就必須另外物色人選繼位。清朝同治帝無子駕崩,皇太后慈禧為了繼續垂簾聽政,挑選了同治帝年僅4歲的弟弟、妹夫奕譞的次子成為新帝,不過奕譞並未因兒子坐上皇位感到開心,反而當場痛哭倒地。
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哥哥鹹豐帝登基時,年僅10歲的奕譞按例被封為「多羅醇郡王」,20歲時奉旨和懿貴妃(慈禧太后)的妹妹成婚,只不過他在鹹豐年間政治上的表現並不出色,等到鹹豐帝過世、同治帝登基,奕譞開始積極配合慈安、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的妹妹為嫡福晉,因此被慈禧重用,為他「加親王銜」。
然而同治帝上位不久就駕崩,並且他沒有任何子嗣可以繼位,於是慈安、慈禧太后在選立新帝的會議上,挑選奕譞年僅4歲的次子載湉繼承大統,根據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記載,「維時醇郡王驚遽敬唯,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兒子一夜變皇帝,奕譞並未感到開心,反而當場哭暈倒地。
照理來說,同治帝駕崩後,應該從下一輩挑選一人過繼給同治帝,為他立嗣,但如果這樣做,慈禧就會從「皇太后」變成「太皇太后」,中間隔了一代,難以繼續垂簾聽政,為了保住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於是選擇了和同治帝相同輩份,但年紀尚小、容易掌控的人選,再加上奕譞是她的妹夫,親上加親的關係使載湉成為新帝的不二人選。
載湉後來即位為光緒帝,奕譞十分了解慈禧的個性與手段,為求自保只能做出沒有政治野心的表現,辭去所有的官職,只負責照料毓慶宮皇帝讀書事務,慈禧為了感謝他,也在光緒十三年賜予王爵「世襲罔替」的恩典,子孫世代可以承襲王爵,不必按例降級,成為俗稱的「鐵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