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花在網路上的時間愈多,就愈難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大腦被短期記憶淹沒。科學家已呼籲,隨手可得的智慧手機已經讓大腦工作方式發生急劇而持續的變化,雖然分心讓我們能成為多任務處理的高手,但也讓我們愈來愈成為記憶力與認知退化的世代。
一項由牛津大學、哈佛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世界精神病學》期刊一篇論文警告,網路時間增加和數位干擾正在導致語言智力下降與認知卸載。認知卸載是指把記憶工作交給手機,也代表我們不需再記得很多事情。
但有科學家不認同手機在扼殺記憶力與認知能力的推測,認為手機幫助人類記住一些雜事,反而可以讓人騰出時間來集中精力,專注於並記住其他事情。他認為,用手機記住的東西,通常是很難記住的事,人類大腦並沒有進化到記住高度特定的、一次性的事情。
問題是大多數人沒有這麼會利用空出來的時間。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Barbara Sahakian 反駁,她不相信智慧手機可以解放人類,讓人們去做更多事情。直言,「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正在利用我們的銀行應用程序為我們提供的時間來寫詩?我們只是被動地在 Instagram 上消費垃圾。」
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研究記憶和遺忘神經生物學的科學家表示,不好記的事情涉及認知過程和大腦結構,缺乏訓練對一般認知功能都會造成影響,因為一旦停止使用記憶力,記憶力就會退化,導致更依賴手機,譬如長時間仰賴地圖導航,可能會降低海馬體中的灰質密度,空間記憶能力受損。
若越少使用如情景記憶或認知靈活性的系統去處理複雜任務,就越有可能患上癡呆症。有研究發現大學教授不容易得癡呆症,原因不是這些人更聰明,而是他們直到老年都習慣性從事非常耗腦力的工作。
科學家表示,大量使用網路確實會影響大腦的許多功能,其中網路的提示和通知鼓勵我們不斷分散注意力,可能會降低我們保持專注於一項任務的能力。而資訊過載、多任務處理和口頭文化,也創造一個細微差別消失、粗俗口號盛行的世界,作者稱為語言智力下降。
先前一項實驗發現,在閱讀任務中間被即時消息干擾,會影響對閱讀內容的記憶與理解。科學家表示,分心會阻礙大腦將記憶從短期儲存轉移到長期儲存的能力,如果在任務處理過程中分心,譬如被通知或拿起手機的強烈衝動,就不會發生儲存該記憶所需的物理變化。缺乏長期記憶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洞察力與創造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缺乏障礙的世界裡,再也無法在腦海中長時間保持一件事,2021 年記憶研究人員 Catherine Loveday 的調查發現,80% 的人認為他們的記憶力比疫情前更差,而感覺記憶力與注意力衰退,不見得與年齡、工作繁忙、孩子吵鬧有關,可能是你的手機。總之,放在口袋裡的上網設備讓我們成為被制約的白老鼠,成為一群記憶力與認知能力雙重退化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