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誅九族」並不罕見,但「誅十族」根據史料記載,就只有明代重臣方孝孺一人,明惠帝對他有知遇之恩,因此方孝孺一直都十分忠心,當朱棣反攻、篡奪皇位後,他仍不願投降,甚至大膽反抗朱棣的命令,最終落得「誅十族」的下場,連門生、朋友都無法倖免。
方孝孺自幼聰明好學,年僅6歲就憑藉詩作《題山水隱者》名噪一時,鄉里還稱他為「小韓子」,將他比喻成唐代詩人韓愈。長大後,方孝孺被舉薦給明太祖朱元璋,雖然2人政治理念不合,但太祖仍有意栽培;太祖駕崩後,明惠帝朱允炆繼位,並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
除此之外,惠帝也非常敬重方孝孺,讀書遇到疑難就會立即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也會詢問他的意見,有時還會讓他批閱群臣的奏章,甚至在纂修《明太祖實錄》及《類要》等史籍時,也都由方孝孺擔任總裁;對於方孝孺來說,惠帝對他有知遇之恩,因此他也下定決心要全力輔佐惠帝治理天下。
然而好景不常,燕王朱棣謀反攻入南京,成功從侄子惠帝手中搶走皇位,當時文武百官都投降了,唯有方孝孺不降,根據《明熹宗實錄》記載,當時朱棣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他不但寧死不從,還在詔書上寫下「燕賊篡位」4字,讓朱棣氣到以「誅九族」來威嚇他,未料方孝孺仍義無反顧地說:「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暴怒之下,將方孝孺的門生、朋友列為第十族,連同原來的九族一併誅殺,共計有873人被處死,入獄及充軍流放的更達數千人;據明代史學家談遷所寫的《國榷》記載,因方孝孺而受牽連被殺的門人包括都督廖鏞、太常寺少卿盧原質等,其中部分門人,例如盧原質也被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