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大清軍服上的兵、勇、卒有何不同?背後大有學問


經常看清宮劇的人,應該對於大清軍服不陌生,只是外界不解,為何同樣都是士兵,卻有「兵」、「勇」、「卒」等不一樣的標記?事實上背後大有學問。

在滿清王朝入關前,清軍是由八旗兵所組成,然而當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原本的八旗兵數量不夠用,統治者為了彌補不足,就建立了由漢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並以綠旗為標誌,因此稱為「綠營兵」。雖然八旗兵與綠營兵都是清朝的正規軍,但是兩者還是有區別,前者地位較高,掌管京師安全,是國家的精銳部隊;綠營兵則遍布全國各地,數量是八旗兵的數十倍。

不過後來八旗兵自視甚高,平時養尊處優、疏於訓練,加上軍紀渙散,戰鬥力大幅下滑,直到乾隆年間,八旗兵可說毫無用武之地。如此一來,單靠綠營兵也無法保衛如此龐大的疆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朝廷便允許地方政府招募鄉勇,算是臨時性的武裝力量,他們沒有精良的裝備,也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平時與老百姓沒有區別,一旦出現突發狀況才會動用到他們。

由於鄉勇不是屬於朝廷的正規軍編制,為了有所區分,就在他們的胸前或是背後印上「勇」字;而印有「兵」字的則為朝廷正規軍。兩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地位有如天壤之別,鄉勇不僅待遇差,打仗時還要衝在最前面當炮灰;而正規軍待遇好、糧餉多,卻好吃懶做,戰鬥力不堪一擊。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直到晚清時期,曾國藩操練鄉勇,打敗了太平天國,朝廷才對鄉勇刮目相看,將其改叫「練勇」(即湘軍),接著定兵制、發糧餉,稱為勇營。此後「勇」幾乎取代了「兵」,成為國家的正規軍主力,只可惜滿清王朝已經日落西山,毫無挽回的餘地了。

另外還有一種士兵,胸前寫著大大的「卒」,這類人雖說是步兵,但其實只是基層的執法者,有些是獄卒,也有人是維護當地治安,雖說同樣在體制內,但是他們的地位更低。直到袁世凱引進日本的警察制度後,才慢慢被取代。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