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不少人都會養寵物,其中狗和貓是最熱門的選擇,但你知道嗎?其實也有很多古人是「貓奴」,若是想養貓就得像娶親一樣,給原飼主或貓媽媽「聘禮」,把貓迎接回家也要挑選良辰吉時,由此可見古人對於貓咪有多重視。
宋代人對貓非常虔誠,想要養貓就得先「聘貓」,就像是要聘娶別人家的女兒一樣,得先奉上聘禮,如果要養的是家貓,就得給原主人送鹽、糖等物品,養野貓的話,則要給貓媽媽送一串小魚或鹽巴,大詩人陸游和黃庭堅都是「貓奴」,曾在作品中提及當初聘貓的過程,「裹鹽迎得小貍奴」、「買魚穿柳聘銜蟬」。
而真正要接貓回家的時候,還得選擇一個良辰吉時,舉辦一場「納貓禮」,清朝人黃漢編著的《貓苑》就記載了收編貓咪的完整儀式,首先將貓裝在桶子裡,外層用布袋蓋上,並從原主人家討一雙筷子,和貓放在一起,連桶帶貓一起扛回家,但路途中如果遇到坑洞,一定要填平後再走;除此之外,新主人還要和貓咪簽訂「貓兒契」,上面寫著「東王公證見南不去」、「西王母證知北不遊」,意味著希望在神明的見證下,貓咪不會亂跑或離家出走。
回到家後,新主人要先帶貓咪拜竈神,讓竈神認識家中新夥伴,接著再挖一個小土坑,把討來的筷子插上去,古代版的「貓砂盆」就完成了。正式養貓之後,幫貓取名也是件重要的事,古人會根據貓身上的顏色、花紋來命名,且都非常文藝優雅,像四足全白的黑貓叫作「踏雪尋梅」,白肚白足的黑貓叫「烏雲蓋雪」,陸游則給愛貓取名為「小於菟」,也就是小老虎的意思。
隨著養貓人群逐漸增加,北宋的汴京城出現了專門的寵物市場,提供賣貓、賣貓窩、訓貓等一條龍式的服務,到了南宋時還出現了類似於現代寵物美容的服務,有些古人還會替公貓做絕育手術,「公貓必閹殺其雄氣,化剛為柔,日見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