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過外界不解,為何綜觀歷史,皇帝大多喜歡重用舅舅或是外公,而非叔叔?背後原因很簡單。
皇帝之所以重用舅舅、外公等外戚,是因為自己的叔叔是皇室成員,屬於藩王,說到底擁有一定的繼承權,所以自然要防備自己的本家,免得對方犯上作亂,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或是搶走太子的繼承權。
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兒子,被封為燕王,而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將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位後的朱允炆便開始削藩,對自己的叔叔們痛下殺手,最終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破首都南京,篡位成功。
而無論是舅舅或是外公,因為都是娘家人,即便同為皇親國戚,但是血緣上並非同宗,所以就算外戚權力再大,也是從皇后處得來,而皇后的權力則源自於皇帝,只要皇帝不爽,動輒可將其權力收回。因此皇帝在鞏固皇權上,一方面需要自家人扶持,又不能重用宗室,那麼國舅就是相對安全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