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清宮劇的人不難發現,許多嬪妃不論位分高低,走路時一律都由宮女攙扶著,不免讓外界好奇,她們年紀輕輕、好手好腳,為何偏偏需要人扶?難道身體真的如此弱不禁風嗎?事實上大致可歸納出3項原因。
清朝嬪妃們走路之所以需要別人攙扶,最主要是「凸顯高貴感」,眾所皆知,在後宮走路,誰的排場大,就是向外界宣示實力的一種方式,尤其是那些備受皇帝寵愛的嬪妃,最愛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來彰顯自己有多麼受寵。
其次是「裹小腳的不便」,古代男人對於「三寸金蓮」情有獨鍾,女子們為了抑制腳部生長,早在幼年時期就將腳套進極小的鞋子之中,這也導致腳變得愈發「畸形」,走路變得更加困難,嚴重的話可能走幾步路就會跌倒,所以才格外需要他人攙扶。
最後則跟「服飾行頭太多」有關,清朝妃子的裙襬大多長過腳踝,甚至遮住了鞋子,不利於走動,因此需要有人攙扶才能避免跌倒失態。另外,嬪妃們為了彰顯身分或是愛漂亮,喜歡在頭上戴些重量級的頭飾裝飾,這些金屬製品的重量不小,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的現象,因此需要有人隨時攙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