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相當重視女子的貞潔,女人除了要三從四德之外,更要從一而終,就算喪夫也必須守寡。對此,外界不禁好奇,古代寡婦一旦失去丈夫的陪伴,又該如何解決生理需求、度過漫漫長夜?一名17歲喪夫、守寡79年的婦人,臨終前緩緩道出真相。
清朝時期就有人專門為一名高節婦寫了一部傳記,文中的高節婦並非人名,而是裡面的主角嫁給了姓高的男子,整整守寡了79年,活到96歲才離世,因此被取名為高節婦。
高節婦在17歲的美好年華就喪夫,獨自一人將兒子養大,並將孩子教育成材,且功成名就。然而年紀輕輕就守寡,高節婦不僅心裡難受,生理上即便有需求也只能獨守空房,外界不禁好奇她是如何解決生理需求。
對此,高節婦在晚年時緩緩道出了真相,她提到自己為了恪守婦道,想出的笨方法就是找事情做,讓自己處於忙碌狀態,這樣才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沒有時間讓自己陷入喪夫的悲痛,或是因為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改嫁他人。每當夜深人靜,自己睡不著時,就會將幾百個銅板丟到地上,再一枚一枚撿起來,或是在屋裡撒一把豆子後,再一顆顆撿回,直到身體疲乏就會有睡意,腦子裡也就不會想到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