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不少人無辣不歡,許多傳統料理也都以「辣」而聞名,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四川菜,但你知道嗎?辣椒其實到明代才傳入中原,而且最一開始只是作為植栽觀賞,後來加入料理中,也只有窮人才會食用,一直到晚清之後,辣椒才正式崛起,成為大眾普遍的辛香料之一。
明代以前辣椒尚未傳入中原,傳統的辛香料主要有薑、茱萸、胡椒和花椒,尤其辣味以花椒為主;到了明代末年,辣椒才由海路從美洲的秘魯、墨西哥,透過西班牙商人經南洋群島傳入。
然而有趣的是,辣椒最早並沒有被拿來入菜,反而在數十年時間,都被文人、士大夫擺在盆栽內觀賞,明代名士高濂在《遵生八箋》(1591年初刊)寫道:「番椒,叢生白花,子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辣椒幾乎被描寫為一種觀賞性植物。
後來開始有人嘗試把辣椒入藥,它也因此逐漸出現在各地方志的藥譜中。而辣椒真正開始被視為料理辛香料,還要一直等到清代的康熙時期,《思州府志》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貴州方志《黔書》也有提及:「當其(鹽)匱也,代之以狗椒(辣椒),椒之性辛,辛以代鹹,指逛夫舌耳,非正味也」,可見西南地區人民缺乏食用鹽,只能以辣味代替鹹味。
而古代窮苦人家之所以喜歡使用調味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食物匱乏,必須依靠調味料讓難以下嚥的粗米雜糧變得好入口,並且需要透過醃製的方式,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以備不時之需,至於全民普遍開始吃辣椒則要等到道光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