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皇帝像都有畫鬍子 蓄鬍多重要?嘴上無毛會被笑


在古代皇帝畫像中可見,他們幾乎都繪有鬍鬚,不僅如此,在許多史書記載,關羽、劉邦等人物都留有鬍鬚,蓄鬍對古代男性到底多重要呢?在古代,鬍鬚和頭髮都不能隨便亂剃,因為鬍子被視為男性的特徵,不過總是有鬍子較少的男性,秦漢時對於鬍子要求不嚴格,但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沒鬍子反而會淪為被嘲諷的對象。

位於上唇的鬍鬚稱為「髭」、下巴是「鬚」,兩側則是「髯」,從秦朝的兵馬俑來看,可知當時的人已會對鬍子做造型,而到漢朝,鬍子關係到一個人的品德與志向,在《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曾提到,「美須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技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五者賢陵人,而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

在司馬遷編撰的《史記》裡,曾描述漢高祖劉邦的樣貌,「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除此之外,在《後漢書·光武帝紀》也有對劉秀的模樣描寫,「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顯示出漢朝人對於鬍鬚非常重視,鬍子若長得美,在古人眼中是非常有威嚴的,另外,在唐朝也是如此,唐太宗因上唇鬍鬚美,被稱為「髭龍、髭聖」,明清時期留下的皇帝像幾乎都畫有鬍子。

不過在秦漢時期,對於鬍子的要求並不嚴苛,因此也不會出現歧視的狀況,司馬遷在《史記留‧侯世家》中描述張良「狀貌如婦人好女」;《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形容美男子陳平,「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表示張良與陳平臉上沒有鬍子,但仍受到古人的讚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直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沒鬍子反而會淪為笑柄,在《三國志.卷四二.蜀志.周群傳》曾寫到,「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鬚,故裕以此及之。」,指三國時劉璋長史的張裕,鬍鬚非常茂密,被劉備嘲謔毛很多,但張裕也不甘示弱回擊,嘲笑劉備嘴上無毛,但他卻也因此丟了性命。

另外,曹操對鬍子也很執著,一日他打算接見匈奴使者,但覺得自己鬍子少沒威嚴感,因此請謀士崔琰幫忙,而史書形容崔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不僅如此,《三國志》還有記載,曹操在兒子曹彰勝仗歸來後,手持兒子鬍鬚誇讚「我家的黃須兒真是棒啊」。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不過為何三國時期非常重視鬍子?其實是受東漢末年宦官之亂影響,在《三國志‧袁紹傳》曾記載,「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指袁紹率兵入洛陽南宮內殺絕閹官,而當時閹官都是沒鬍子的,因此若未蓄鬍者就被當成宦官濫殺,導致當時的人為了證明自己並非宦官,因此脫褲檢查,在。

而古代人是如何保養鬍鬚的呢?《晉書》記載,「華為人多姿制,又好帛繩纏須,雲見而大笑,不能自己。」指西晉武帝大臣張華常用棉繩將鬍鬚綁成辮子,甚至還提到幫鬍子染色的方法,另外,《三國演義》記載關羽會使用摻皂角粉的紗帶包裹鬍鬚,「約數百根,每秋月約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紗囊裹之,恐其斷也」。古代無論哪一朝代,男性對鬍子都非常執著,唯有魏晉時期除外,當時男性講究長相俊美、皮膚光滑,走路時還要表現出弱不禁風的模樣,外出時甚至會化妝。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