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臉上發現新肌肉層,下頜骨咬肌實際分為三層


咀嚼時把手放在下巴後端,可以感覺到稱為咬肌的肌肉在移動,過去人體解剖學表明這塊肌肉從下頜骨(jaw)沿伸到顴骨,主要分成表層與深層 2 層。但新解剖學研究證實,咬肌實際上有第三層肌肉,於維持下頜骨結構防止脫位發揮重要作用。

咬肌(masseter muscle)是頭部肌肉,用於咬合和咀嚼,於臉頰兩側各有一塊咬肌,與固定在顳骨上的顳肌一起可將下巴往上拉;咬肌下面還有稱為翼肌的小肌肉,可輔助咀嚼運動。

過去,根據動物研究雖然有科學家懷疑咬肌其實不只分為兩層,但 MRI 掃描始終無法證實,直到現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團隊一篇新的解剖學研究在分析大體染色組織切片後,確認咬肌更深處還有一層肌肉,團隊將之命名為 Musculus masseter pars coronidea。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層肌肉與其他兩層明顯不同,根據肌肉纖維的排列方式,表明這一層與穩定下頜骨有關,且似乎也是咬肌中唯一可拉向耳朵的部分。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其他哺乳動物的此肌肉群也有兩層以上,但尚不清楚是否相當於 Musculus masseter pars coronidea,此外,黑猩猩似乎缺失這層肌肉,很可能是人體特別演化而成,研究人員未來希望對此進行調查。

新論文發表在《Annals of Anatomy》期刊。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