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時表面會不斷冒出「泡泡」,當噴發規模夠大,可以將數十億噸電漿和帶電粒子噴到地球,也就是日冕物質拋射。NASA 與 ESA 合作開發並於 2020 年發射的太陽軌道飛行器,最近首度對日冕物質進行成像,為科學家提供了新穎的角度觀察太陽。
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SolO)於 2020 年 2 月 10 日發射升空 ,主要科學任務是詳細測量內太陽圈、新生太陽風與太陽極區,了解太陽風的電漿與磁場起源於日冕何處、太陽爆發產生的高能粒子輻射如何充滿太陽圈、太陽發電機機制如何運作等課題。
雖然太陽軌道飛行器目前僅處於巡航模式,要到今年 11 月時各項遙測儀器才會正式進入探測全開模式,但 2 月 10 日時,探測器便在距離太陽僅 7,700 萬公里處進行了探測,極紫外全太陽高解析影像儀(Extreme Ultraviolet Imager,EUI)、太陽圈成像儀 (Heliospheric Imager,SoloHI)、日冕儀(METIS)等 3 台儀器拍下了突發的日冕物質拋射(CME),對科學家來說是個令人驚喜的意外。
▲ 太陽軌道飛行器首度拍下的日冕物質拋射。(Source:NASA)
原本規劃任務時,團隊並不抱期望在此期間能記錄到任何數據,因為從地球角度看,太陽軌道飛行器此時剛從太陽後方經過並從另一側返回。
同一時間,ESA 的 Proba-2 衛星、ESA / NASA 的太陽與太陽圈探測器(SOHO)也從太陽「前方」拍到日冕物質拋射,為該事件提供了多角度視圖。
由於太陽正在進入新的活動週期,各種物質噴發與耀斑次數將更加頻繁且劇烈,預計 2025 年達到峰值,接下來幾年,太陽軌道飛行器將試圖拍回第一張太陽極區的照片並發送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