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人生都太辛苦了,感謝至今為止的照顧。”這是24歲的日本姑娘高橋茉莉在跳樓自殺前,發給自己母親的短信。
她生前是日本電通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但普通的工作依然需要她經常加班到淩晨5點,不堪重負的她選擇在聖誕節這天從宿舍樓頂一躍而下。這件事情在當時的日本並未掀起一絲漣漪,因為當時的日本,每個人都在超長時間的工作。
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日本學者森岡孝二走上了專業研究過勞死的道路,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過勞死的國家。然而諷刺的是,為了研究過勞死課題,超長待機的森岡孝二也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森岡孝二的代表作《過勞時代》,反映的是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那個年代,無數日本人拚命勞動的年代。而現如今,大概是對於上一代拚命工作卻撈不到好處的觀望,這一代年輕人對於生活的慾望清減了很多。
“宅”文化代表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觀,不願意出門不願意社交,不願意消費不願意結婚,甚至連談戀愛都提不起興趣來。有一份數據表明,日本18至34歲的年輕人中,女性中有39%的人還是處女,男性中也高達36%的人從未有過性經驗。
如今的日本,已經由拚命賺錢買買買的雞血時代轉換成如今的低慾望社會,現在日本的年輕人真的是“喪”的可怕。然而這一代年輕人並非生來就一無所求,而是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不得不接受了現實。
日本年輕人
理想泡沫的破滅
二戰之後的日本,國內經濟一片蕭條,國民生活也十分貧窮。得益於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當時的日本發了一筆戰爭橫財,並由此為跳板一舉跨進了戰後經濟復興時期,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增長。
此時的日本人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那就是到大城市去。去城市找一份工作,攢錢買房,然後在大城市結婚生子,就此落戶。這是這一代日本人民的理想,借助於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很普通的老百姓都實現了在城裡買房的願望。
石油危機的爆發也僅僅使得日本經濟陷入了短暫的低迷,這一困局反倒激勵了日本民眾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決心。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海外淨資產、貿易收支順差和外匯儲備紛紛位於世界第一,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而與此同時,相關數據表明日本人的年度總勞動時間要比當時的德國人多五百多個小時,日本人在享受巨大的財富的同時,健康狀況亮起了紅燈。
高橋茉莉
高橋茉莉的悲劇只是當時社會狀況的一個剪影,在她去世後她的母親一直為她奔走,直到第二年日本東京的勞動部門才將她的死認定為“過勞死”。這一事件使得電通公司獲得了日本黑心企業的標籤,而公司CEO石井直也不得不宣佈引咎辭職。
但巨大的財富使得當時社會的社會風氣十分崇尚消費,各種信用卡、分期付款和小額信貸塞滿了人們的生活。即便是健康亮起了紅燈,但是面對長長的分期賬單,人們就像是被擠上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一樣,除了隨大流往前開,別無他法。
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一篇繁榮,人們對於收入增長的預期過於樂觀,所以放任自己的消費慾望肆意借貸,直到1991年經濟泡沫的覆滅,一切都改變了。
日本人
以低慾望來應對內心對於未來的不安
日本戰後經濟的飛速發展催生了泡沫經濟,使得當時人們對於未來的期待過於美好,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一度放緩,令很多不願意降低生活水準的人選擇了舉債度日。
但後來經濟的恢復並未如之前所預想的那樣美好,於是好多原本美滿的家庭,不得不因為巨額債務而分崩離析,很多年輕人也因此宣佈了個人破產。
如今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就是出生在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那些年裡。他們成長於“失落的20年”,親眼目睹了被過度的消費慾望所支配的上一輩人,後來過得一貧如洗。
對於未來的不安壓倒了對於未來的期待,所以他們選擇了收起自己的慾望。“極簡主義”、“斷舍離”等告別物慾的生活方式,都是起源於日本。而日本著名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他的新書《低慾望社會》中提到,安倍政府在新上台之後出台了28.1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政策。
按照政府的設想,這筆錢可以用於鼓勵企業投資和提高基礎工資,從而促進社會消費,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而日本國民眾收到這筆錢之後,並未像安倍政府所希望的那樣投入消費,而是選擇了將錢存入銀行。
安倍晉三
日本民眾不願意消費的根本原因並非是沒錢,而是沒有消費慾望。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他們對於未來抱有深深的不安。上一代人雖然經歷了日本國戰敗,但是戰後經濟的高速發展給了他們工作機會,讓他們能夠盡情享受國家發展帶來的好處,所以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拚命工作。
而在經濟泡沫破滅後出生的這一代人,小時候要面對經濟增長放緩所帶來的各種不安,長大後又要面對工作崗位被上一代人佔據的現實,自己無法進一步取得更高的職位。
日本的工作實行的是“終身聘用制”,意即如果一個人應聘成功,那麼就可以一輩子都待在這個公司裡。而日本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退休年齡的延長,人均壽命的增長,無一不在擠壓著年輕人的就業空間。
30歲左右的年輕人面對如此現狀,無論怎樣奮鬥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對於未來沒有任何期待,當然不願意背負放貸或者其他消費貸,更不願意結婚生子。對於一切都失去慾望的前提是,對於一切風險和責任都不願承擔,不過這一切都是來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不安。
日本年輕人
面對民眾的低慾望國家也無能為力
目前的中國,大家聚在一起討論的最多的問題無非是,房子、車子和孩子。而在如今的日本,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對他們而言根本是毫無意義的話題。東京這座國際大都市,85%的年輕人結婚時選擇租房子住,只有5%的年輕人會買汽車。
相較之前,中國農村家家戶戶門口一輛小汽車,我可以不開,但是不能沒有。如此之低的消費慾望,反映在婚育方面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晚婚甚至是不婚,據媒體報導日本男性中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終身未婚,而女性中這個比例則是7個人中有1個。
日本人
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家的人口一再地減少,而面對龐大的中老年群體,缺少年輕人的社會將會面臨巨大的問題。有關人士以目前日本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推算,50年後的日本人口將會降到8000多萬,其中四成以上都是老年人。
雖然知道這樣下去後果十分嚴重,但是日本政府無論是刺激消費還是鼓勵生育的政策,實施下去並無任何起色。日本人口依然沿著既定的下降趨勢一路往下,以後缺少年輕人的社會,真的是無法想像的慘。
日本如今已經有了很多銀發族來繼續工作,出租車司機、面包房服務員等等職業,而年輕人依然堅持著一個人的生活,單人小火鍋,單人餐廳等專門服務單身人群的商家也多起源於日本。
上班族
“喪”文化的流行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
現如今,中國的年輕人也受日本這種低慾望社會的影響,興起了一股“喪文化”潮流。貌似是突然之間,以“葛優躺、佛系三連(都行/可以/沒關係)”為代表的喪文化突然流行起來。
但是中國的年輕人,只不過是口頭上的喪,雖然每天以“廢柴”自稱,朋友圈也充斥著各種頹廢、悲觀的文字和圖畫,但是面對自己的工作,依然是抱有996甚至是007的奉獻精神。
互聯網公司員工因為過勞猝死,外賣騎手倒在了送餐途中,這些意外的發生,也引發了輿論對於資本家的新一輪批判,一如當年把日本電通公司選為日本最黑心企業的日本民眾一樣。
然而,這一場輿論批判依然會像是前年一樣,當年“996.ICU”引爆網絡之後,馬雲接受採訪時說能夠996是福報,對此引來了大眾的諸多不滿。然而最高讚的熱評卻是這樣說的:“我討厭996,卻又是它的踐行者,這就是人生嗎?”
馬雲
無論有多少前人用生命告訴大家健康比工作更重要,依然有很多年輕人奔波在996甚至是007的道路上。雖然每年都有很多人大聲地喊著要“逃離北上廣”,但是每年依然有更多的人背起行囊默默地走向了北上廣。
雖然,日本社會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但是無數的中國年輕人依然沿著這條道路一往無前。大概,這就是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