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早的時代起,人類就驚艷於鳥蛋的斑斕色彩。這些顏色淺至奶白色,深至最深沈的紅、藍、綠色,範圍之廣,變化之多樣,讓人嘆為觀止。儘管許多動物都下蛋,但只有鳥類能下彩色的蛋。因此,我們過去常常認為能下彩蛋是鳥類自己獨創的一項本領。
但是正如現代鳥類的許多招牌特徵都來自恐龍祖先一樣,最近一項研究表明,鳥類會下彩蛋的本領也源自恐龍。鳥類的遠古祖先——真手盜龍類恐龍在1.45億年前就獲得這項本領了。
真手盜龍類恐龍是一種廣泛分布的獸腳類恐龍,起源於侏羅紀晚期。除了已滅絕的迅猛龍、恐爪龍、傷齒龍,還包括現代鳥類的祖先鳥翼類恐龍,這些都屬於真手盜龍類。
有些恐龍群類,例如長頸的蜥腳類恐龍,會一次產下大量的小型蛋,然後像海龜一樣把蛋埋起來,拋在身後,讓其自己孵化——因為這類巢是被埋起來的,所以我們稱其封閉式巢穴。然而真手盜龍類的蛋和其他恐龍蛋不一樣。它們的蛋尺寸相對較大,一次只下幾顆,下蛋的速度也較慢。更重要的是,它們的蛋被下在更像鳥巢的開放式巢穴中。在一些蛋和巢的化石中,甚至還保存了坐在上方的成年恐龍——或許這種動物會和大多數鳥類一樣通過孵蛋來為蛋保溫。這些蛋需要大約10周時間才能孵化,比現代爬行類快,但比現代鳥類慢。
由於真手盜龍類的蛋暴露在開放空間,而且孵化時間相對較長,所以當它們外出覓食時,可能需要以色彩和斑點把這些蛋偽裝隱藏起來。所以,作為它們後代的鳥類也就繼承了下彩色蛋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