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遠古凹槽金屬球”是一種球形和亞球形的物體,發現於距今3.0到3.1億年前寒武紀的南非葉蠟石礦床。地質學家認為這些球體是大自然的產物,其形成原因十分巧妙。
但在發現之初,除了地質學家外,這些奇特的物品也受到了各種邊緣團體的關注和猜測,包括基督教和印度教創世論者以及“古代宇航員”的倡導者。這些邊緣群體認為,這些物品可能是“外來文物”,是存在於數十億年前或聖經大洪水之前的一個文明的直接證據。而“古代宇航員”的支持者們則推測,這些金屬球是有智慧的外星人製造的。
真相到底是什麼?
奇怪的球體
南非遠古凹槽金屬球是在南非東北部的小鎮克拉克斯多普一座隸屬於奇蹟石公司的礦山中發現的。當採礦工們打開一個葉蠟石礦床時,他們發現了數百個金屬球體。根據地質學家們推斷,這個岩層有3億年的歷史。
這些奇怪球的直徑一般在0.5到10釐米之間。正如地質學家保羅·海因裡希所說明的,它們在形狀上變化很大,從近似的或扁平的球體到明確的盤狀,而且通常是互生的。一些球體的外部有明顯的緯度溝槽,即使是那些扁平的球體也有這樣的凹槽。
這些球體的顏色有深紅褐色、紅色到暗紅色不等。通過岩石學以及X射線衍射分析這些標本發現,它們主要由赤鐵礦或矽灰石混合少量赤鐵礦和針鐵礦構成。海因裡希切開了其中的一些球體,其斷面展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放射狀結構。
地質學家的解釋
許多專業地質學家認為,這些球狀物是3億年前的火山岩沈積物或火山灰中的結核物。海因裡希認為富含碳酸鹽的火山沈積物在流體的作用下能夠形成結核,而其上的凹槽也是自然形成的。由於細粒沈積物的滲透率和孔隙率較周圍沈積物低,因此在細粒層狀沈積物平面內的結核生長受到抑制,從而形成凹槽。通過切開球體,其內部的層次與外部溝槽相對應。這也印證了溝槽是因為沈積物的物理特性所形成。
事實上,除了在南非,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發現了類似的球狀物。在美國猶他州南部的納瓦霍砂岩中,地質學家曾發現了無數氧化鐵結核,這些結核被稱為“莫基大理石”。莫齊大理石的緯向隆起和凹槽比南非金屬球更明顯和不規則。這是因為它們形成於沙子中,而這些沙子要比細粒火山岩更具滲透性。
在澳大利亞也曾發現過類似的結合物,他們出現在2.7億年到2.8億年的地層中。而這些結核物是在沈積物成岩作用期間,由微生物活動產生的。儘管地質學家給出了很完美的解釋,但很多人卻認為南非的發現非同一般。他們認為這些球體不是大自然的傑作,而是來自一個古老的文明。
人工起源的出現
最早主張人工起源是1979年10月2日的《國家詢問報》的一篇大衛·巴雷特的文章。巴雷特出身工程師,但之後獲得了神學學位並來到非洲傳教。在這篇文章中,他認為南非的礦工們發現了地球上曾存在古老文明的證據。
大衛·巴雷特
1982年6月11日,巴雷特又在《Scop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類似的文章,並增加了很多其他資料。除了對一位匿名的當地礦山官員的採訪,這篇文章還引用了包括來自布倫達·沙利文的評論。沙利文是馬薩諸塞州阿靈頓銘文學會的南非代表。她推測這些物品是人工製品,來自於“一個高級文明,一個我們幾乎一無所知的前洪水文明”。
此外文章還引用克拉克斯多普博物館的館長羅夫·馬克思的話:“一個標本被鎖在一個‘無振動’的克拉克斯多普博物館陳列櫃裡,它慢慢地沿著軸自己旋轉。”
《Scope》雜誌是一本以刊登聳人聽聞的故事和照片而聞名的雜誌,因此其文章缺乏說服力。然而隨著這些言論的傳播,很多邊緣學者也慢慢將南非金屬球引入到了他們的故事中。
古老文明的遺蹟?
專門研究古代神秘文明的美國作家約瑟夫·羅伯·喬曼斯將南非金屬球列入了他的“十大非本地文物”名單,並描述這些神秘球體是由“人造金屬”和“不自然產生的鎳鋼合金”構成的。他明確地宣稱這些物品是人造的。在他對這些物體的簡短討論中,喬曼斯引用了巴雷特的一些描述,包括馬克思觀察到一個球體可以自己緩慢旋轉。
約瑟夫·羅伯·喬曼斯
美國自由研究者邁克爾·克雷莫以吠陀創作家和“考古學家” 自居。他一直認為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在看到巴雷特的文章後,他向克拉克斯多普博物館的館長馬克思寫信諮詢後,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些金屬球的描述文章。他認為,在距今2.8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的這些不同尋常的物體,可能是以前文明留下來的。
他不認為這些物品如地質學家所說,是某種礦物結石。因為這些物品比鋼鐵更堅硬,而且那些凹槽也不自然,其內部也不具備結石的形狀和特徵。
邁克爾·克雷莫
1996年2月25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播出了一個名叫“人類的神秘起源”的節目,包含了一個關於南非金屬球的片段。節目將這些物體描述為“金屬球體”,周圍有細溝槽,並聲稱一個匿名的“實驗室技術人員”表示找不到凹槽形成的任何解釋。
外星文明的手工製品?
而在互聯網上,這些金屬球也被描述成一個神秘之物。在一個網站上,匿名者稱這些金屬球是一種被稱為“宇宙”的外星產物。除了重複一些已知的材料,這個網頁還提到了伊麗莎白·克拉勒,一個南非的通靈者和UFO愛好者的意見。
伊麗莎白·克拉勒
克拉勒提出,這些金屬球是被一個“先進的種族”放置在葉蠟石礦床裡的,它有一個“視盤”,裡面“包含著宇宙的秘密”。她預言,一個“被選中的人”會打開視盤,用它的“秘密”來拯救地球。
2002年,克拉克斯多普博物館的網頁還曾刊登了一封來自南非彼得斯堡的來信。這封信提供了一份報告,據稱是美國加州空間研究所對一個南非金屬球的檢測結果。信中說,加州空間研究所的科學家測試了一個金屬球,並得出結論,它“……太精細了,超過了他們測量技術的極限……”離絕對完美的球體形狀只有十萬分之一英吋……”
這些所謂發現的含義是,沒有已知的自然過程可以解釋這些物體的形成。該信還進一步指出,加州空間研究所是為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製造陀螺儀的組織。但這封信的內容從沒有得到過證實,並且很快從這個網站上被撤下。
哭笑不得的地質學家
各種神奇的說法讓地質學家哭笑不得。他們不得不站出來一一揭示那些謊言,儘管可能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些正常的科學言論。
首先是所謂的“完美的球體”。地質學家海因裡希表示,直接的觀察就可以駁倒這個謊言。正如之前提到的,這些球體的形狀變化很大,而且有些球體是相互粘連在一起的,就像一團肥皂泡。即使那些擁有完整溝槽的球體,其外表也並不那麼“完美”。
其次是其成分,“一種不會自然產生的鎳鋼合金”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而所謂這些球比鋼更硬的描述也是不正確的。一般的,鋼的莫氏硬度從4到8不等,這取決於合金的類型、熱處理以及它是否表面硬化。科學家通過對幾個南非金屬球的研究發現,在莫氏標準下,沒有一個球的硬度超過5.0。相比之下,普通玻璃的莫氏硬度為5.5,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堅不可摧的物體還不如玻璃。
關於金屬球的一個最神奇的描述是所謂的自我轉動。所有流行的文章或書籍中都說,金屬球在克勒克斯多普博物館的無振動陳列櫃中自行旋轉。但事實上,這個說法的源頭是:馬克思指出,它們的旋轉是因為當地金礦地下爆破產生的大量的震動引起的。此外關於美國加州空間研究所的報告也是未經證實的。
海因裡希指出,很多關於這些金屬球的資料來源是一些流行刊物或書籍,不是嚴肅的科學刊物。因此很多說法是不科學的,甚至帶有很濃重的個人色彩。
仍然很多未解之謎
儘管地質學家對南非金屬球的成因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解釋,但是還是有人認為這些解釋有不正確的地方。
這些球體的確是在葉蠟石岩層中發現的。葉蠟石是一種非常柔軟的次生礦物,常被用於石材飾面、墓碑、潤滑劑、吸收劑、填充物,以及製造電瓷、搪瓷和許多其他東西。大部分葉蠟石以極厚的長英質火山岩序列中的薄層形式存在。
儘管黏土或火山灰有可能在2.8億年前與大量熔岩流一起積累形成了鐵方丹地層,並隨後在沈積作用下形成一些結核,但其周圍的葉蠟石是一種在溫度適中、埋藏深度超過幾公里時變質形成的礦物。這種變質作用可以使原始粘土或火山灰明顯地轉變為綠片岩,而那些由沈積作用形成的結核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消失。因此所謂的沈積作用形成這些球體的說法不正確。
或許地質學家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解釋這些幾億年前形成的球體,但它們可能真的不是什麼外來品,而是大自然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