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哺乳動物的擇偶中,雌性都佔據著絕對的主動權,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
哺乳動物雌性的擇偶標準最原始的選擇就是:需要雄性有健康的體魄、美麗的外表、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優質的資源。
這樣就能保證自己的後代有更高的存活率、能夠健康的成長、獲得更好的生活。以前我們認為擇偶只會發生在宏觀意義上,也就是雌性對雄性的選擇。
在雌性完成對雄性的選擇以後,並且經過性行為,精子的任務就是跋山涉水、逆流而上找到卵子,而卵子則是被動等待那顆打敗所有“兄弟”,最強壯的精子到來。
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雌性對雄性的選擇也發生在微觀層面上,也就是說卵子並不完全處在被動狀態。
它會對自己更加喜愛的某個雄性的精子情有獨鍾,並且為它們“開後門”,誘導它們快速的找到自己。
對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某些雄性的精子會加以阻撓。讓這些精子的路途更加凶險、艱難,在某種程度上會阻止這些精子找到自己,使得受孕會相對來說困難一些,甚至無法受孕。
這項研究2020年6月10日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上發表,標題為《卵子的化學信號促進了人類神秘的雌性選擇》(Chemical signals from eggs facilitate cryptic female choice in humans》。
這項研究有趣之處在於,人類女性選擇的伴侶,其實並非是卵子喜歡的伴侶,至於卵子喜歡哪種精子,這發生在微觀層面上,完全是隨機的,而且不受人的控制。
也就是說,女性擇偶以後,卵子還會經歷第二層把關,繼續擇偶。
那麼卵子是如何擇偶的?
不管是哪種動物自然都會選擇最優的方式結合,以達到優生的目的。雌性對雄性的判斷是第一關,雄性通過了雌性各項考驗之後,接下來就會進入微觀層面的勘驗。
也就是精子會面臨第二道難關。在這個關卡中精子繼續被雌性通過賽跑的方式選擇,從數以億計的個體中,通過賽道障礙、化學攻擊等方式選擇最優秀的個體。
第二代關卡會篩選掉大部分的精子,只有很少的個體會接近、看到期盼已久的卵子。
接下來就是第三道關卡,也是最新發現的卵子對精子的選擇。
當部分精子接近卵子時,就引起卵子反應釋放卵泡液(卵泡液是在卵子發育和釋放過程中包圍著卵泡的富含營養的液體,精子必須游過卵泡液才能到達未受精卵),來影響最終的勝利者。
這時精子和卵子只有幾公分的距離。
而卵泡液中含有一種化學引誘劑,這種引誘劑可以導致和卵子自身基因更加相容的精子像開了掛一樣,完成最後的衝刺。
而那些基因相容程度的高的精子就會在最後時刻被扯住後腿,前進受阻。貌似這場競爭並不公平,有作弊的嫌疑。
那為什麼卵子要最後再次對精子做出選擇呢?
還是那句話,為了優生,為了後代更加的優秀。基因相容性高,所誕生的後代就能抵抗更多的疾病,人類的眼睛無法判斷基因層面的事,這件事就交給了卵子。
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發現這項結果的?
研究人員從16對接受生育治療的夫妻中採集了卵泡液和精子樣本,然後通過不同的組合放在一起,最後發現,不同的女性的卵泡液會吸引某些男性更多的精子,而且沒有明顯的模式,更加有趣的是,卵泡液吸引的精子並不一定和自己伴侶有關。
而吸引最多精子的液體和吸引最少精子的液體在精子數量上的平均差異約為18%。也就是說,卵泡液吸引自己喜歡的精子比不喜歡的要多18%。
18%對於最後達到卵子周圍的精子來說至關重要,畢竟最後一直有一顆精子能夠榮登王位。這就大大提高了,卵子被自己喜歡的精子受孕的幾率。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這種吸引會不會是精子自己對卵泡液的選擇呢?並不是的,論文的主要作者這樣解釋:
精子只有一個目的:使卵子受精,所以它們沒有必要、也沒有資格挑三揀四。另一方面,卵子可以通過選擇高質量或基因兼容的精子而使得自己受益。
因此這並不是精子的行為,而是卵子的選擇。
研究人員還說,目前在全世界有1/3的難以受孕的情況,是無法通過以往的經驗解釋的。這樣研究的發現,有可能是那些無法解釋的不孕的原因。
不過這個說法, 未來還有待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