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上有一處名為海地的,佔地面積僅有2.78萬平方公里的小島國。從1502年開始,西班牙就已經開始在現在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同擁有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上建立殖民統治。17世紀末,西班牙又將此島的西部割讓於法國建立了法屬聖多明戈。隨後,法國向此地大量輸送黑奴,並根據當地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種植園經濟,也使得海地迅速的發家致富。
為了將此地當為自己向外擴張的跳板,法國又新建了一座港口城市——太子港。至1804年,法屬聖多明戈就開始爆發獨立運動,並建立了拉美地區的第一個獨立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黑人為主體的共和國——海地。
不過由於後來一系列的混亂統治和頻繁政變,海地共和國的經濟也始終未能如願發展,也使其成為現今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海地的混亂也體現在城市上,20世紀初期,由於大量難民向首都太子港湧入,也使得這座城市每天都是毫無秩序的擴建,貧民窟也是遍佈全城。
如此窮困之國,偏偏又是海嘯和地震的高發區,也使得當地居民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那麼,海地又是如何從一個富裕的國家,變到現在窮的只能吃土了呢?
1、太子港的建立
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西班牙人,並未能將所掠奪的財富作為原始的資本積累,也就直接導致後世的落敗,並且將現在海地的所屬地區讓於法國。
不過,法國也怕另一殖民大國英國的惦記,並將海地的行政首府轉移到更靠近內陸灣區的太子港,而太子港在區位上確實也是十分優異,不管是對於東南西北哪個方向,都能做到溝通連接作用。
隨後,法國人又在此大力耕耘,除了建立商貿區、教堂、廣場外,又在城市外圍修建了一條對外防線。由此,也就基本確定了太子港的建設格局,並為後面的繁榮奠定基礎。
2、從最富有的殖民地到獨立
憑藉優越的自然環境,蔗糖、咖啡等農作物均在此地得到大量種植,也一度將海地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殖民地之一。可是在北美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海地黑人也不斷發起反抗,並終於在1804年建立海地共和國,並確定首都為太子港。
不過獨立後的海地又因為最高統治權而導致分裂,尤其是波旁王朝在法國復辟後,又以武力強加給了海地1200萬美元的債務,這對於只能靠天吃飯的海地農業經濟來說,也是使其變窮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著又是外國干預和混亂的國內政局,尤其是美國貨一進來,海地的脆弱經濟更是瞬間崩塌。
3、混亂的首都太子港
因為國家太窮,也使得海地人口紛紛前往工作機會更多的首都,可當地政府的管理無序和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太子港的治安、交通和衛生等城市問題更加凸顯,後又因為外來居民隨意加蓋住房,終於將首都建成了一座巨大的貧民窟。
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6年和2017年又兩度遭受颶風,2018年又是一場地震,除了造成大量百姓傷亡,對於海地的經濟來說,也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除了天災外,“人禍”也是主要原因,比如因財政貪腐建造的大量豆腐渣工程,和貧民建造的大量簡易民房根本抵不住任何一場災難,偷工減料的工程也是造成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窮到吃土的最窮國家之一
根據2017年的數據,海地人均GDP僅為761美元,失業率卻高達27%,同時還有生活在極度貧困線以下的60%人口,也使得太子港成為了全美洲最窮首都。
隨著全球糧價的上漲,吃不起飯的貧民家庭只能轉為“吃土”,當地人會在一種特殊的泥土裡加上鹽和黃油等成分,並在太陽的“烤制”下成為獨特的泥餅乾。
不過這並不是普通的泥土製成,而且也確實有著充飢的功效,不過長期食用又一定會造成營養不良和腹瀉的情況,另外就是海地的嚴重汙染下,泥土中的有害成分對人體也是一個挑戰。不過,為了不餓死和簡單的“活著”二字,泥餅乾還是要繼續咽進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