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退回約2.3億年前,三疊紀時期的地球並不能算是一個溫情的世界,在自然法則的支配下,食物鏈上的鬥爭和優勝劣汰的進化故事時時上演。那時,在如今巴西南部的森林中,存在著一個豐富的遠古生物世界。一種小型的兩足恐龍生活在其中,它們大約只有中型犬的大小,頭部細長,長著鋒利的牙齒,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別看它們體型不大,卻是一種食肉恐龍,它們穿梭於林間,行動敏捷地捕食著獵物。
目前,一塊保存非常完好的恐龍頭骨化石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對恐龍大腦進行重建,原來一種狐狸體型大小的恐龍的大腦僅有豌豆粒大小。這塊頭骨屬於一種名為Buriolestes schultzi的恐龍,它是一種狐狸體型大小的食肉動物,大約2.3億年前生活在現今巴西境內。
由於頭骨外殼完好無損,巴西聖瑪麗亞聯邦大學研究人員使用CT掃描繪製出它的形狀,並計算出大腦的具體結構外形,他們發現頭骨形狀的細節為大腦結構大小提供了重要線索。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古生物學家羅德里戈·穆勒(Rodrigo Muller)稱,總體而言,Rodrigo Müller恐龍的大腦結構與鱷魚相似,大腦將大量能量分配給負責視覺處理的區域,但相對較少的能量分配給嗅覺。11月2日《解剖學雜誌》發表了對該恐龍大腦結構的詳細描述。
多年來,這枚化石一直是布拉西耶的一個次要研究項目,他通常的研究對象是更接近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古老得多的化石。劉說,這項研究的多數工作是由布拉西耶的學生們進行的。這些學生還參與其他的研究,因此,他們用了很長時間才證實了自己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