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萊堡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地質學家 Thomas Kenkmann、巴西巴西利亞大學的礦物學家 Wolf Uwe Reimold 及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的 Manfred Gottwald 出版的地圖集,全面概述每個大陸所有已知的撞擊坑。
作者在高解析度地形圖和衛星圖像,展示 200 多個陸地撞擊地點,並附詳細地質描述、隕石坑結構及岩石照片,並解釋每個撞擊事件的基本細節。
Kenkmann 說,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形成隕石坑一直是太陽系的基本過程。當行星和衛星一起發展時,這些撞擊在新增行星質量、塑造行星體表面及後來影響發展方面有重要作用,更大的隕石撞擊最終影響了地球生命的發展。
如今,在近地軌道的衛星可繪製出仍能看到的地球表面撞擊結構地圖。從 2010 年到 2016 年,DLR 成功用 TanDEM-X 任務的雷達衛星測量地球表面。獲得的數據首次能匯出高解析度高達 1 公尺的全球地形模型。根據這全球數值高程模型,作者已能製作出這張 600 頁完整地形圖集,包括迄今已知的所有陸地撞擊坑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