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中國造林吸碳,《自然》期刊稱有效


中國是人類生產二氧化碳的最大來源,約占全球排放量的 28%。中國政府對減排很積極,而且積極種樹,先前被彭博新聞批評造林效益低,但最近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一項新研究顯示,基於地面和衛星觀測,中國東北與西南兩個地區的新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規模被低估。

中國每年約排放 100 億噸的碳,占全球的 28%,中國計劃讓碳排在 2030 年之前達到峰值,然後在 2060 年達到碳中和,減排的做法包括改革能源結構,但仍然高度仰賴能夠吸收和捕獲二氧化碳的方法,即所謂碳匯。

碳匯是指任何吸收碳的碳儲量超過其釋放量,例如泥炭地或森林,來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中國政府積極展現這方面的企圖,包括種植數十億棵樹木、恢復海岸線沿線數十萬公頃的濕地、造林紅樹林等,以及設定保護總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生態的限制。

近幾十年來中國種植數十億棵樹,以解決荒漠化和土壤流失,並建立充滿活力的木材和造紙工業,中國估計碳匯一途可以達到減排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這種方法面臨高度挑戰,因為中國的碳匯方式實際上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彭博先前批評的單一植樹問題。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自然期刊這篇論文針對所有這些新林地吸收多少二氧化碳進行估算。BBC 報導,這項分析根據許多數據源,包括林業記錄,衛星遙感測量取得的植被綠色度、土壤水的可利用量,以及分別從太空中與地面空氣直接採樣獲取的二氧化碳數據。

之前兩個被低估的碳匯區集中在中國西南部,即雲南、貴州和廣西,及其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和吉林省。研究發現,中國西南部的土地生物圈是最大的單一吸收區域,占中國陸地碳匯的 31.5%。中國東北地區的陸地生物圈是季節性的,因此在生長季節吸收碳,此外則排放碳,約占中國陸地碳匯的 4.5%。以 2017 年排放量估算,中國當年淨排放 26.7 億噸的碳。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BBC 訪問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究碳平衡的教授表示,西南區域碳匯程度讓他感到驚訝,但是他告誡說,隨著森林生長速度的下降以及系統逐漸趨於穩定,新森林吸收碳的能力會隨著時間而下降。

BBC 訪問能源與氣候專家指出,儘管森林碳匯超過想像,但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實現淨零排放的免費途徑。一方面,減排要解決的不只是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從加州、澳洲和俄羅斯現在面臨的情況可看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會損害中國森林的碳平衡。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